春晚$贴对联、看春晚、拜大年——中国孩子眼中的春节“年味”依旧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题:贴对联、看春晚、拜大年——中国孩子眼中的春节“年味”依旧
新华社采访人员杨晓静、邵美琦、姜辰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首在中国流传了几代人的童谣表达了孩子们对过年的热切期待。中国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更是孩子们的“狂欢节”。
按照传统,从腊八节到元宵节这一个多月里,孩子们都会沉浸在过年的热闹气氛中。从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开始,中国的“年味”一天更比一天浓。
春晚$贴对联、看春晚、拜大年——中国孩子眼中的春节“年味”依旧
文章插图

图为1月27日市民在甘肃省陇南市年货市场选购过年饰品。新华社发
“二十四,扫房子。”19岁的王乾旭是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大三学生,家住吉林省吉林市。过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大扫除。
按照习俗,从腊月二十四一直到除夕前,家家户户都会打扫卫生,除旧迎新。
“每年都要帮妈妈拖地、擦窗,所有的柜子都要擦得干干净净,换上新的床单……”王乾旭说。今年,王乾旭有了一些“帮手”,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等智能设备让家务更便捷。“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全自动一键除尘机器人,但我想我们会一直把春节大扫除的习俗保留下去!”
每年过年前,家住西安的杨翌浵也会和爷爷奶奶一起大扫除“除旧迎新”。在她看来,春节是最热闹、最忙碌,也是最有故事的节日。
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是中国人过年充满“仪式感”的环节。今年10岁的杨翌浵说,过年时大家都要提前选购春联,而她就会拿出自己的“绝活”——手写春联。
春晚$贴对联、看春晚、拜大年——中国孩子眼中的春节“年味”依旧
文章插图

图为杨翌浵在写春联。受访者供图
“虎步奔腾开胜景,春风浩荡展宏图”,杨翌浵写下了一副应景的春联,也满含了自己对新年的期盼。“今年是虎年,我还准备了好多跟虎有关的春联给亲戚朋友家,希望大家都能虎虎生威。”
“虎旺好运滚滚来,笑迎福禄寿喜财。”在北京上小学的伊伊刚学了一年毛笔书法,今年就独立完成了一副春联。“除夕贴春联是家里每年不变的习俗,看着自己写的春联贴在门上很有成就感。”
中国人有贴春联迎新春的习俗,用以表达对新年美好的期许。春联,又叫对联,据称最早起源于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的桃符。
“相传,中国古代就有将桃符挂在家门口用于趋吉避凶的传统。”伊伊的书法指导老师、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鲜云介绍说,“后来,五代后蜀国国君孟昶创作了中国第一副有历史记载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后,春联逐渐成为过年传统,其式样也演变成今天上下联带横批的样子。”
近年来,随着家长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书法作为汉字的艺术表达形式,深受中国孩子及家长们的青睐。鲜云从事中小学书法教学研究已长达26年,他在教授孩子们书法创作的同时,也会讲解汉字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
春节是中国人团圆的大日子,在腊月最后一天——除夕夜,家人们聚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大的期盼。“过年大家都不用上班、上学,大人们有时间做各种好吃的,年夜饭要有鱼有鸡,这是‘年年有余,大吉大利’。”杨翌浵说。
“我过年最期待的是吃年夜饭,然后大家一起看春晚!”7岁的妮妮说,她爷爷奶奶家在吉林长春,今年也留在北京一起过年,除夕夜看春晚是她过年最开心的事。
春节联欢晚会已伴随中国人40个春节。1983年的除夕夜,当首届春晚播出时,被称为中国家庭“三大件”之一的电视机还是“稀罕物”,还会有邻居们在除夕夜串门,几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