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灯$视频丨黄河岸边舞起“绣球灯”( 二 )


近几年,齐河将坚持生态优先、产城融合,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努力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谱写出彩的齐河篇章。前身为黄河北展滞洪区的黄河国际生态城,大力培植文化旅游、高新技术等主导产业,在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沿黄村镇居民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多了不少“上班族”。
官庄村土地已全部纳入黄河生态保护区内,尽管“无地可种”,外出打工人群却纷纷返回乡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宋传才告诉采访人员,全村70%的农户都有人在附近工作,他妻子便在7里路外景区内的酒店做保洁,月收入3500余元。宋传庆夫妻二人也都在附近上班,他在各文旅项目工地做木工,年入10万元以上。
大林郭村也是如此,郭仁柱介绍,建设生态城之前,村里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现在有一半人家都有人在生态城上班,其中不乏年轻人。在生态城做环卫工作的村民曹桂兰,每天骑自行车5分钟就能到工作地,“比以前种地的时候轻松多了,一年还能挣三万多。”提及当下的生活,她笑得很开心,她说,自己虎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和儿媳能在家乡实现就业,一家人能团团圆圆。
腊月二十五晚饭后,宋传庆也曾跟儿子讨论过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意向。“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他愿意回来,建设家乡,也守护黄河。”他眼神里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村里其他绣球舞艺人一样,他最盼着绣球灯能把走出去的年轻人再“牵”回黄河岸,传承着古老技艺,也传递新时代的黄河声音。
(大众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 张双双 通讯员 刘磊 张欣欣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