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河县祝阿镇官庄村口往北仰头看,视线会“撞”上延绵高耸的黄河二道坝,仅200余户人的小村庄静卧在大河西南侧。上午九点半,“咙咚、咙咚呛……”一阵锣鼓声在村西小广场上响起,8个直径40公分的大绣球开始上下翻飞,五彩颜色在阳光照射下甚是好看。
跑个“单双剪子股”、“串花”,再来个“踢脚”和“鹞子翻身”,一身红衣的宋传庆凭借好身手赢来阵阵掌声。“这是我们绣球灯舞的‘台柱子’,74年生人,正好属虎。”说话的是5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宋传才,同时也是省级非遗项目“官庄绣球灯舞”的传承人。“4个‘70后’,4个‘95后’,两代人舞出个‘虎虎生威’。”宋传才穿了一件暗紫色缎面立领棉衣,从开演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按照传统,往年绣球队伍要走街串巷舞上三天,然后再固定一个地点演到正月十五。近两年就在村里演半个多小时,大家伙儿带着口罩来听听这喜庆的锣鼓声儿,是一种习惯。”
文章插图
正舞得起劲儿的4位“95后”中,一个是宋传庆的儿子宋天宇,一个是宋传才的儿子宋英健,都在读大学,还有同样读大学的张迪,以及在齐河一家机械设备企业工作的黄茂江。四人自小跟随父辈学绣球灯舞,耳濡目染下十五六岁时已经上台演出,现在已经是春节表演“主力”。往年,大学寒假一回来,宋英健就招呼“小伙伴”们把绣球擦干净,几人排练一番,“年味儿”跟着渐渐浓了起来。
【 绣球灯$视频丨黄河岸边舞起“绣球灯”】齐河县文化馆副馆长张欣欣介绍,绣球灯舞是一种山东省的传统民间舞蹈。从古代的“社火”中演变而来,是人们表达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愿望的,集武术、舞蹈为一体的自娱自乐的传统民俗活动。起源发展于官庄村并流传至济南市长清、北园一带。
1982年,山东省文化厅和辽宁省文化厅民间艺术联合摄制组来齐河对此舞做了全景录像,保存下珍贵的图像资料。2005年,因挖掘保护绣球灯舞,祝阿镇被授予“全国保护民间乡土艺术先进单位”。2006年被批准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齐河县有关部门曾组成80人的舞蹈队,经过官庄艺人传授,多次参加大型演出。
文章插图
绣球灯由内圈和外圈组成,舞灯者手持双灯,融入武术、舞蹈等动作,表演时绣球灯里的蜡烛烛光不熄,有传承“社火”之意。绣球灯制作也是一门值得传承的手艺,采访人员看到,绣球灯由大小八个圈子组成,八个小圈扎成一个小球,糊上毛头纸,涂上白粉,刷上五彩色,成为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彩球。彩球内装上插蜡烛用的“转子”,八个大圈组成一个大彩球型,把小球悬空置于其中,使小球在大球内能自由转动,再用彩纸条把大球的圈子缠起来,点缀上纸花,一个造型生动、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的绣球灯就做成了,确非能工巧匠所不能为。
如今存放在官庄村活动中心的绣球灯多是宋传才、宋传庆等人制作而成,“转子”上的蜡烛换成了五彩灯,夜间舞动更具韵味。
“很多地方都有民间技艺,但多已失传,我们官庄的绣球灯舞除了艺术价值外,更难得的是近30多年‘没断档儿’,一代一代传了下来,现在下一代也接上了。”宋传才说,虎年春节前,他把放在黄河国际生态城“中国驿”的绣球灯都拿回来仔细修补了一遍,如同新做的一般。
这次“丰收节”,宋传才在现场还遇到了齐河另一沿黄村大林郭村党支部书记郭仁柱。二人一番交谈后才意识到,现在的“黄河”给村庄带来了莫大变化。
- 春节|给唐人街装饰“白蓝”春节灯笼,悉尼市议会引发争议
- 灯笼$给唐人街装饰“白蓝”春节灯笼,悉尼市议会引发争议
- 灯光秀@「新春走基层」除夕夜 去天鹅湖边看灯光秀
- 万家灯火|【地评线】金羊网评:听妈妈的话:读懂那些藏在心底深处的爱
- 天宫$海岛寻梦|除夕夜的那盏灯(诗歌)
- 闹新春$南京传统手扎花灯扎堆上市“闹新春”
- 快手视频|视频号、抖音、快手的春晚乱战
- 起义军#他救下一丑汉,丑汉为报恩,激动道:正月十五晚,门上挂个红灯笼
- 合作社!红色年代年画作品,青年勘察队,合作社里装电灯,扭转南粮北调
- 厦金|烟花璀璨,情谊绵长!刚刚,厦金焰火对放,两岸同胞共贺新春!多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