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残雪再次陪跑,小学没毕业的她在国外大火( 二 )


上面这些都只是列举,残雪老师在海外的知名度远不止文字描述的这样单薄。
二、残雪的作品风格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这位在国内不知名,在国外大火的中国作家,她的小说风格有东方怪诞文学色彩,读起来就好像我们读西方经典读物那样的感觉:荒谬、黑暗、人性的丑恶、悲观……需要很用心地读,才能感受到作者在小说中表达的隐喻。
我也简单看了一下残雪老师的作品,真的很难读懂,里面充满了光怪陆离的幻象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可能境界还不够,这种类型的作品,我真的读不进去。不止是残雪老师的作品我看不下去,包括西方那些著名的、经典的读物,我也完全读不下去,可能我还得再提高提高自己……
残雪老师在小说中叙述的故事风格既有浓厚东方文化,又有着很新派的普世价值观,读她的作品有读西方经典作品的感觉。虽然写得很晦涩,甚至有点难懂,但又能很强烈地感觉到,故事里写的是本地风土人情。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她的作品在国内不出名,却可以享誉海外的原因。因为这些作品可以激起西方读者的共鸣,中国的文学作品要在西方传播,一方面要具备与西方文学共通的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有西方人眼中的独特的东方文化。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村上春树屡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又屡次陪跑的原因了。因为在他的作品中,能体现日本本土文化的部分太少。

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残雪再次陪跑,小学没毕业的她在国外大火
文章插图

曾经有采访人员采访过残雪老师,说你的作品在国内如此小众,在国外却大放异彩,是因为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吗?残雪老师对这一点没有否认,她说自己生活在一个追求理想的家庭氛围里,而且接受了西方的理想主义,才能一直保持创作力。
至于连续几年的诺贝尔陪跑,残雪老师表示,自己从事的是高层次的文学创作,读者是很小的一个群体,但是她非常希望更多人来关注高层次文学,同时也表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可以让自己的作品更快、更广泛地走进读者,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开心的事。

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残雪再次陪跑,小学没毕业的她在国外大火
文章插图

三、残雪的代表作
残雪老师的创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985年—1986年,代表作有《黄泥街》、《山上的小屋》,主要写人性,文字里充满了灰暗、丑陋、恶毒、怨恨和悲悯。
2、1987年—1990年,代表作《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苍老的浮云》、《突围表演》,作品开始挖掘人的灵魂,也就是这时候,作品开始看不大懂了……(对我而言,勿喷)
3、1991年—2001年,代表作《痕》,用百度百科的说法,这时候的作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开始达到了“纯文学”最理想的境界。
4、2002年之后,代表作《松明老师》、《最后的情人》、《新世纪爱情故事》、《赤脚医生》,这时候残雪老师的风格开始变得朴素,写的小说也开始有了故事情节,增加了可读性。可即便如此,我翻看了一下,还是看不大进去……

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残雪再次陪跑,小学没毕业的她在国外大火
文章插图

以上列举的只是残雪老师在那个阶段的代表作,实际上,残雪老师的作品非常多,被英译、日译的作品也非常多。
只是这些作品在国内的受众群体非常小,所以不被大家熟知。
残雪老师今年入围的作品是《Iloveinthesulms》,翻译成中文叫《我住在贫民窟里》,很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的中文版。所以,想要拜读该作品的话,得再好好温习一下英文。不过,按照目前的热度,中文版应该很快就会出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