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横画的连贯练习

【 包世臣@横画的连贯练习】现在很多书法教程都把起笔行笔收笔分开教学,看似越来越精细化,但不利于笔画的正确书写和后期结体的练习,因此我提倡整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要一气呵成。
包世臣@横画的连贯练习
文章插图

起笔的实质是以更合适的角度使笔锋和纸接触,进而铺毫-行笔-收笔书写出需要的笔画。目前常见的教学归纳起来有以下3种方法:
一是逆锋起笔,欲右先左,笔由空中向左落笔,继而向右折回。这种方法大多用在篆隶书中,属于书法早期的用笔法。很多人说颜体字是逆锋,还有其他方式吗?
二是空中向左回旋,向右下落笔,顺势写出笔画。这种方法在王羲之一脉的行草书中最为常见。书写起来也最便捷。
三是所谓切笔,笔尖空中向前摆,垂直落纸,向右行笔。有的讲,笔落纸后,要弹起后再向右行笔。这种方法容易使笔锋滞涩僵硬,影响书写的速度,所以不提倡。
包世臣@横画的连贯练习
文章插图

以上方法的核心其实是通过改变行笔方向使笔锋铺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从王羲之的丧乱帖,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变化。“再”和“之”的第一个横画,起笔虽然形态不同,但写法都可以通过画“S”形曲线而形成。“墓”字的第一个横画起笔为竖点弹起后,再向右行笔,写法与“切笔”类似,只是更突出而已。这种写法更多的出现在大字中,如王铎的行草书,小字不必这样。
包世臣@横画的连贯练习
文章插图

行笔要中实。包世臣在他的《历下笔谈》中说:“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幸致。更有以两端雄肆,而弥使中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玩其中截,则人人共见矣。中实之妙,武德以后遂难言之。”简单来说就是笔画的两端(起笔收笔处)常有迹可寻,中段也要“丰而不怯,实而不空”。怎么做到呢,仍然要中锋行笔。不要使笔杆出现角度太大的倾斜,笔画的边缘就会饱满充实。横画的行笔可以为直,可以为俯、为仰,也可以像“波浪”出现几个波动,但大体要直。
包世臣@横画的连贯练习
文章插图

收笔(特指圆收,尖锋出纸不谈)有两种方法。一是行笔到末尾后,提笔向左收(一定要先提再收,让笔锋行到笔画的末端),然后接下一笔,所谓“回锋收笔”就是这个意思。有时候,横画的下一笔是竖画,也可以提笔向前收,以方便连接下笔。第二种方法像颜真卿的楷书,行笔到最后按出一个点后,再弹起收笔。这两种方法应该干净利索,便于书写,要和书法教程中的“画圈”法加以区别。
包世臣@横画的连贯练习
文章插图

横画的练习,我们可以从不同书家的楷、行书中找到不同的形态进行专门训练。习惯之后,再开始单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