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他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让清朝人口增长三亿,至今仍被后世纪念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豫剧唱词


亩产!他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让清朝人口增长三亿,至今仍被后世纪念
文章插图

以上这句话是知名豫剧《七品芝麻官》中一段唱词,唱词的意义分明。但实际上,在这折子戏所在的明嘉靖年间,即使官员想要回家卖红薯也是卖不成的。因为这红薯,一直到明万历年间,才被一个秀才陈振龙引进的中国。陈振龙实则算的上是一个小人物,他本是明嘉靖年间福建的一代儒生,自幼便喜爱吟诗读书。天分也算得上好,公元1563年,仅20岁的他便考中了秀才。但后来的乡试便被屡试不第,心知这样读下去也许会把家业败光,于是决定弃儒经商。


亩产!他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让清朝人口增长三亿,至今仍被后世纪念
文章插图

他虽是读书人,是儒生。但脑子并不算迂腐,那时候整个明朝都有海禁,不允许私船出海。但他却还是盯上了堪称暴利的航海贸易,举家移民至闽县的南台大道埔。跟随其他的走私商人一起,乘船偷渡至吕宋(今菲律宾)经商。他时常往返于吕宋与福建之间,悄悄做些倒买倒卖的生意,赚取中间的差价。这样的生意做了几年之后,也就是1567年的2月。这天下恰好就换了主人,明穆宗继位,改元“隆庆”。而也就是那一年,几乎整个明朝都关闭的海港被打开。


亩产!他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让清朝人口增长三亿,至今仍被后世纪念
文章插图

进出口贸易得以实现,史称为“隆庆开海”。而原本是做非法走私生意的陈振龙,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为了合法的“华侨”。秀才碰见好时候,抓住了这次机遇的陈振龙也不想再如往常一样小打小闹了,而是准备甩开了膀子大干一场。可也正是因着这次打开海禁,陈振龙得以光明正大的往返于福建和菲律宾之间,不用再小心翼翼。让他得以有心思去关注一些平常没有关注到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样,菲律宾自南美洲引进的作物的“红薯”,就入了他的眼。陈振龙所生活的明朝末年,整个中国的实际人口已经超过了一亿之数,而当时的农业生产却无力承担人口如此多的繁衍。当时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呢?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隘山阨海,土瘠民贫,赐雨少愆,饥馑存至,偶遭歉岁,待食嗷嗷”
【 亩产!他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让清朝人口增长三亿,至今仍被后世纪念】

亩产!他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让清朝人口增长三亿,至今仍被后世纪念
文章插图

而菲律宾引进的这种作物,亩产的高峰期可达到4000多斤,最低的亩产也有2000多斤。对比起明朝当时亩产仅有几百斤的小麦等作物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救赎。虽说是个弃儒经商的商人,可在陈振龙的心中,却依旧还是有着书中所教导的国家大义存在。于是,他打算就将这红薯送回本国。但当时的菲律宾也不是个傻的。他们十分清楚红薯的应用价值,不然也不会特地引进。那时候菲律宾的海关十分的严格,不允许出口任何的农作物,陈振龙几番尝试。


亩产!他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让清朝人口增长三亿,至今仍被后世纪念
文章插图

他试过将红薯藏在自己箱子的底部,也曾试过将红薯编到自己的藤箱里面,但无一不是被海关发现,并缴纳了巨额的罚款。但他也不气馁,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着。最后,他是将红薯的藤蔓取下来,与缆绳缴在了一起,又抹上脏兮兮的泥巴,才最终混过了严格的海关检查,将红薯引进了国内。事情就是这么巧,他成功将红薯带回国内的那一年,也就是万历二是二年(1593)。他的家乡福建省,恰好就正遭到了一“旱魃为虐,野草无青”的史无前例的大旱灾。原本还想卖一点钱的陈振龙,见此情况直接就上书福建巡抚,建议推广种植这个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