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奇峭审美流行:源自明代士人对自然的追求,却引人深思

明代心学的流行、玩物尚奇之风和士人个性与审美观的改变让明代绘画风格大为变化,促生了“奇峭”的艺术风格。多种艺术形式也影响了明代士人尚奇石的审美观念,一是明代园林艺术和盆景艺术让士人欣赏把玩奇石;
二是明代歌颂奇石、记载奇石的文学作品使得更多士人了解奇石;三是明代书法领域盛行的草书形式,也是明代“奇”的重要表现,对于士人在绘画领域“奇峭”审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奇峭之审美也是明代士人对前代技法的继承和发展的一种审美形式,在奇峭险绝的审美下主导的是明代士人推陈出新的理念,希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明代独特的艺术形式。奇石在明代尚“奇”风气下成为士人把玩的物件,从大规模的造园艺术,盆景艺术到各类奇石文学作品都对明代奇石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园林&奇峭审美流行:源自明代士人对自然的追求,却引人深思
文章插图

一、明代尚奇石的原因
(一)心学及心学后学刺激下的个性和审美观
心学刺激使得明代社会尚“奇”的审美之风大为兴盛,士人思想得到了解放。王阳明心学解放了士人思想,后心学时代的泰州学派对王阳明心学进行了改变发展,进一步带动了晚明士人个性的发展和审美观的改变。
明初艺术思想领域如同一潭死水。明早期统治阶层在政治、思想和文化上实施专政政策,思想上打出“行先圣之道”的口号,将程朱理学立为主流,将世俗人欲与道德理性对立。在文化上,明代还对多个绘画题材进行了限制,例如歌舞饮酒的这种题材不能出现在绘画作品中。明中期心学的兴起为明代提供了解放思想的理论依据。
王阳明思想是对儒家孟子一派的发展。王阳明心学将传统儒士追求成“圣人”的价值观转化为追求个人道德,激发士人认识自身的价值。王阳明提出良知是道德本源,世间一切事物的依据,是人天生的品性,良知是人人都具备的品质,因此人人都可以通过对自我的锤炼而达到圣贤的境界。
王艮将心学和日常生活相关联。王艮提倡“百姓日用即道”,将名儒所认为的道、天理、本心、良知的本体观念转变为自然本能。王艮倡导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对晚明文艺创作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徐渭“本色”论正是受其影响。
李贽也是晚明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李贽在王阳明“良知”的基础上发展了阳明的“良知”学说,并对“良知”的内涵进行了极大丰富,李贽认为人的感情与欲望都是合理存在的,都是“童心”的自然表现,童心即是私心。李贽将王阳明的伦理之善转化为自我之真,为晚明士人追求自我真性情打下了基础。


园林&奇峭审美流行:源自明代士人对自然的追求,却引人深思
文章插图

(二)玩物尚奇之风
在心学后学的推波助澜下,明代社会开始趋向享乐,放纵欲望,重视自我的价值,追求个性展示与奇特创新。不同于宋代院体画的谨细精美,画坛兴起了一股尚“奇”画风。士人以展现自我个性为第一宗旨,诞生了许多“奇”画。
晚明文人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假礼教,并以近乎疯狂的言行表达所处环境的不满。同时士人更多的融入享乐,追新逐奇,士人既希望以“奇”与世俗社会保持距离,同时又扮演时代风尚的引领者。
士人对奇装异服的追求是士人对传统审美观的挑战。士人渴望通过奇装异服来表达与众不同的个性,宣扬“奇”之风度,这种风度是士人所刻意追求的。而荒诞如唐寅、张献翼之流,其怪异服饰则暗含对社会的抗争,“好怪诞以消不平”正是明代士人追求尚奇“时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