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欧文|“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一墩难求”背后是广东设计的敢为人先

凯欧文|“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一墩难求”背后是广东设计的敢为人先
本文图片

“冰墩墩”设计团队部分成员 受访者供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朱绍杰 通讯员 江粤军
“一墩难求”!随着北京冬奥会开幕 , 吉祥物“冰墩墩”成为顶流 , 周边商品纷纷售罄 。 近日 , “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专访 , 讲述了“冰墩墩”诞生的来龙去脉 , 解码了“冰墩墩”走红背后的广东设计秘密 。
【凯欧文|“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一墩难求”背后是广东设计的敢为人先】据介绍 , “冰墩墩”的设计将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 , 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的特点 。 “冰墩墩”走红背后是广美设计、广东设计多年来的厚积薄发 , 体现出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 截至目前 , 广东设计多次登上国家舞台 , 向世界展示中国之美 。 其中 , 广东力量深度参与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主题馆 , 广州亚运会和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视觉系统设计等重大公共项目设计 , 备受好评 。
“冰墩墩”的设计是全新体验
羊城晚报:作为设计团队负责人 , 您怎么看“冰墩墩”爆红?
曹雪:随着北京冬奥会开幕 , 吉祥物“冰墩墩”的周边商品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 这对我们设计者来说 , 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肯定 。 一开始 , “冰墩墩”被大家接受和喜欢 , 我们很激动 。 后来看见大家在寒风中排队购买“冰墩墩” , 我们从激动变成了感动 。 说实话 , 我们之前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 。 感谢大家对于“冰墩墩”的认可以及对于整个吉祥物设计团队的关注和支持 。
羊城晚报:少有机会接触冰雪的广东人 , 在设计“冰墩墩”时有怎样的优势?
曹雪:可能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 谁会想到在熊猫外面套一层冰壳呢?以往的吉祥物或者公仔是单一材质的 , 多半用毛绒玩具的形式呈现 。 这次当它有了冰壳后 , 设计物的材质无论是从视觉还是触觉上都会给受众一种全新的体验 。
还记得2018年 , 北京冬奥组委宣讲团来到广州美术学院 , 当时距离冬奥会吉祥物征集截止日期不到1个月 。 来之前 , 宣讲团表达了他们的顾虑 , 认为岭南地区冰雪较少见 , 对冰雪运动缺乏想象力 。 刚开始 , 我们也没有信心 。 但我认为 , 较少见到冰雪甚至没见过冰雪的人 , 对冰雪的向往和想象力 , 或许会超过对冰雪司空见惯的人 。
设计“眼界要高、身段要低”
羊城晚报:您在之前的采访中 , 特别提及过广美的王肇民、尹定邦、王受之等先生 。 您怎么看广美的文脉传统和当下设计的关系?
曹雪:其实我并不是广美人 , 也不是广东人 。 我早年在江苏某高校读书 , 后来才来到广东、来到广美 。 上世纪80年代 , 我还在读书的时候 , 你提到的这些老先生到我母校讲过课 。 从那时开始 , 我就知道广美的设计学科、广东的设计在全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 后来也是基于这个方面原因 , 我选择了广东、选择了广美 。
如今 , 我与尹定邦先生的接触更多一些 。 2017年我做广州城市标志时 , 引起了他的注意 。 他对我这样的后辈多有指点和鼓励 。 这也让我明白 , 老一辈不看重背景、资历 , 只在乎后辈用怎样的作品说话 。
羊城晚报:“用作品说话”是您所说的“广美精神”的一部分吗?您怎么理解和阐释这种精神?
曹雪:对 。 其实从广义上来说 , 这种精神不只属于广美 , 而是属于整个广东 。 广东有一种文化基因 , 长在每一个生活在广东的人的骨子里 。 我一直认为 , 文化不是打造出来的 , 而是生长出来的 。 我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 , 被这种基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 , 这片土地滋养了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