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束力@历史上西丰经过多次开垦,几次失败后,为清末完全弛禁埋下了伏笔


哈束力@历史上西丰经过多次开垦,几次失败后,为清末完全弛禁埋下了伏笔
文章插图

满清铁蹄逐鹿中原后 ,东北地区的人员大部进入了中原,围场内几乎空无一人,显得格外空旷凄凉。有诗这样描写:黄沙漠漠暗乾坤,/威远城头欲断魂。/芦管一声催过客,/柳条三尺认边门。/乱山积雪人烟绝,/老树风回虎豹蹲。/从此征鞍随猎马,/东行夜夜宿云根。

哈束力@历史上西丰经过多次开垦,几次失败后,为清末完全弛禁埋下了伏笔
文章插图

清顺治八年(1651)有华北和山东等地移居汉民于东北开始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同时清政府还制定了《劝农招垦法》,颁发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鼓励汉民到东北开荒。

哈束力@历史上西丰经过多次开垦,几次失败后,为清末完全弛禁埋下了伏笔
文章插图

顺治十年(1653)十一月清政府又以优厚的政策鼓励中原人民去开发辽东“凡招至百名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招民数多者每百名加一级,所招民每名月给口粮一斗,每百名给牛二头。由于招民措施得力,一部分汉人从关内来东北开垦,二年后大量的汉民涌入东北而且深入各地。

哈束力@历史上西丰经过多次开垦,几次失败后,为清末完全弛禁埋下了伏笔
文章插图

康熙七年(1668)随着汉民大量涌入东北开荒。清政府开始担心老祖宗的风水被破坏,历来清室把辽东视为满族列祖列宗兴帮建业的发祥圣地,虑如汉人进入有侵其圣土之意,钟灵毓秀不可亵渎。逐撤《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并在山海关设限严控关内人员随意进入东北。

哈束力@历史上西丰经过多次开垦,几次失败后,为清末完全弛禁埋下了伏笔
文章插图

到了乾隆五年(1740)又颁发了《辽东流民归还令),将已经出关的“流民”和“游民”递解回原籍,留下来的也禁止耕种和禁止开垦新荒。这样,不少移居到东北的汉人不得不回归关内,第一次大面积开荒宣告结束。

哈束力@历史上西丰经过多次开垦,几次失败后,为清末完全弛禁埋下了伏笔
文章插图

当时盛京围场共105围,西丰围场划分37个围,他们是:扎克丹围、伯尔豁围、台浑轮罕围、勒夫都什西围、勒夫朱卜磨围、勒夫得恩围、妞合围。哈束力憨色钦围、哈束力憨围、哈束力憨伯野围。更刻围、拉呼达围、登噶拉围、登噶拉达围、山彦哈达围、古碰子围、山城子围、十八道背围、乌里围。扎克丹哈达围、野鸡背围、嵌石岭围、那力浑围、登噶拉巴克钦围、束鲁围。哈束力憨达围、艾辛伯野围、艾辛年木善围、达客围、达达围。山彦哈达(王多罗束)围、朱朱胡围、依马呼哈达围(王多罗束)、查库兰围、依马呼围、查库兰达围(西丰县、西安县各半围)、乌鲁里围。

哈束力@历史上西丰经过多次开垦,几次失败后,为清末完全弛禁埋下了伏笔
文章插图

公元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席卷江南大地,虽然最终被平定,但也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基。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加之蝗虫、水灾旱灾频繁,社会秩序严重混乱。道光末年(1850)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取消满洲封禁令。

【 哈束力@历史上西丰经过多次开垦,几次失败后,为清末完全弛禁埋下了伏笔】哈束力@历史上西丰经过多次开垦,几次失败后,为清末完全弛禁埋下了伏笔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