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诗人即景生情,妙趣横生

众生皆苦,度人度我。总是会在繁忙之后,忽然察觉自身若有所失,或许是丢失了曾经的山盟海誓,又或许只是未曾把握的闲情逸致。不曾得到,何来失去?原来,矫情的还是人心。只是午夜梦回,黯然神伤的,仍是昨天擦肩而过的那份执著与美丽。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看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于下雨之时,诗人路过某座小山村,即景生情,挥笔成诗。这种深厚的情感建立,与王建的个人经历是密切相关的。他一生仕途不顺,更多生活在贫困交加之中,长年累月阅历下来,对世俗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当然是熟悉得很。然而,世间最美好的,不过是寻常生活。可以青梅煮酒,可以濡墨成画,也可以摘星入诗。

写真@“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诗人即景生情,妙趣横生
文章插图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人开宗明义,自然而然地切入,照应诗歌题目中的“雨过山村”一事。正是因为“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缘故,所以如此描写开来,自然十分贴合实际,显得真实不虚。而由于是山村,所以当是偏僻的地方,居住村民无法像平地里巷可以群居,只可依山势而建,此一家,彼一户。
非贴近现实,无法明白状况,那样写真,多半会露怯,露底。而诗人却可以理直气壮,因为他自身本就步入于社会底层,可以说是早已浑然一体。所以不管是“雨里鸡鸣”也好,还是“鸡鸣一两家”也罢,都依托着真实的场景描绘而来,不仅把山村情况交代的清清楚楚,而且具有着自身的生活特色,不会与他人雷同。

写真@“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诗人即景生情,妙趣横生
文章插图

“竹溪村路板桥斜”,诗人仿佛拿着摄像机,随着视线而缓缓地拉近了镜头,前面是远景,大而化之,显得模糊;此处则是近景,小而细致,变得精确。穿过郁郁苍苍的小竹林,溪水潺潺流淌,琤琤淙淙,一条青石小径,蜿蜒曲折,拐向远方,一座用木板搭建而成的小桥,横卧在小溪之上,方便村民出入来往。
此处皆是寻常事物,有修竹,有清溪,有村路,还有带点歪斜的板桥,淡淡几笔,有序组合在一起,刹那化作技艺高超的画师笔下一幅优美的水墨山村图,尽显乡村生活的恬静与安谧。去除噪音,复返安宁,内观真我,回归平淡。山村虽粗野,也粗疏,但却更为真实,更为天然,自成一派,妙趣横生。

写真@“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诗人即景生情,妙趣横生
文章插图

“妇姑相看浴蚕去”,前两句里,诗人专门描摹雨中景象,一派幽静寂然的淡泊画面,令人油然而生追慕之心,悠然神往。然而,诗人是明晰的,若单单专注于写景,则景象少点儿灵气;故到得此句,宕开笔触,引出山村人物,似乎遍山翠绿中染了一点红,顿时明艳起来,璀璨起来。
此处“浴蚕”,指古时农人优选蚕种的方法,将蚕种浸泡盐水之中,称为“浴蚕”,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仲春时节,嫂嫂和小姑子相约一起,去观看村子里举办的浴蚕活动,既显示农事活动的繁忙,更彰显出来家庭关系的和睦。乡风淳朴,乡民纯厚,莫过于此。

写真@“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诗人即景生情,妙趣横生
文章插图

“闲着中庭栀子花”,最后一句尽显诗人匠心独具,他虽然点明农事繁忙,却偏偏不去详细书写,不去正面刻画,似乎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妇姑相看浴蚕去”。他的镜头仍然停留在人去之后,显得有些儿空荡荡的农家庭院里,对准着一棵独自绽放吐露香蕊的栀子花。清风庭院无人,细雨栀子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