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都是讲上海语,为什么沪语话剧《雷雨》比沪剧热度还高?

备受关注的沪剧话剧《雷雨》2月9日晚在上海的中国大戏院首演亮相 。 这个由上海全沪剧演员班底呈现的作品 , 首轮6场演出呈现出喜人的票房 。 据该剧出品方之一上海艺动天下的负责人许霈霖介绍 , 这版《雷雨》演出不仅出票八成以上 , 且首轮票款已经基本可以覆盖该剧的制作成本 。
沪剧|都是讲上海语,为什么沪语话剧《雷雨》比沪剧热度还高?
文章图片

《雷雨》海报
“这在以往沪剧演出的市场是不可想象的” 。 许霈霖在戏曲市场深耕多年 , 第一次尝试沪语话剧 , 市场热度超出了他以往的经验 。 更为难得的是 , 这部剧迅速引起了各方的兴趣和关注 , 演出邀约已经陆续不断 , 接下来 , 除了美琪大戏院和东方艺术中心等专业剧场 , 各个区县的文化配送也纷纷希望邀请该剧前去 , 宝山沪剧团一年50场的演出目标几乎已经提前实现 。
沪剧|都是讲上海语,为什么沪语话剧《雷雨》比沪剧热度还高?
文章图片

《雷雨》剧照
市场的另一现象是 , 和戏曲演出一般都是低价票先卖完不同 , 6场话剧演出最先卖完的都是高价票 , 而且很多都是亲子家庭 。 “来买票的观众基本都不是沪剧观众 , 其中不少都是出于对沪语的兴趣 , 当然还有《雷雨》本身的号召力 。 ”
沪剧|都是讲上海语,为什么沪语话剧《雷雨》比沪剧热度还高?
文章图片

《雷雨》剧照
有趣的是 , 对于台上每一个沪剧演员来说 , 《雷雨》是再熟悉不过的剧目 。 因为曹禺创作的这部中国戏剧经典 , 同样也是沪剧艺术的传世代表作 , 几乎每个沪剧团都会演出 。 但如今 , 换了一种表演方式 , 没有了演员们习惯的唱腔 , 吸引来的观众 , 却是完全另一拨人 。 而且市场热度 , 似乎还超出了沪剧本身 。
这不由让人思考 , 究竟是沪剧本身观众太少?还是上海方言真的很有市场?
事实上 , 这也正是该剧主演 , 也是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想要做这部剧的初衷和缘起 。
沪剧|都是讲上海语,为什么沪语话剧《雷雨》比沪剧热度还高?
文章图片

《雷雨》剧照
作为一个区级剧团 , 宝山沪剧团曾经很多年都挣扎在生存边缘 。 十年前 , 因为一部《挑山女人》 , 剧团一剧成名 , 揽获了全国所有戏剧界大奖 , 也有了政府资金的稳定扶持 。 然而 , 经历了辉煌 , 拥有了安稳 , 华雯如今依然感受到剧种的市场在走向萎缩 , 生存的困境始终存在 。
而另一边 , 话剧《繁花》、电影《爱情神话》等作品接连引发了沪语的热潮 , 包括引发上海人集体怀旧记忆的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也是连续几年演出一票难求 。
一样是沪语演出的作品 , 市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差? 这引发了华雯和许霈霖的探讨 , 也由此促成了做一次沪语话剧的想法 。
沪剧|都是讲上海语,为什么沪语话剧《雷雨》比沪剧热度还高?
文章图片

《雷雨》剧照
沪剧|都是讲上海语,为什么沪语话剧《雷雨》比沪剧热度还高?
文章图片

《雷雨》剧照
“做《雷雨》 , 就是一次市场的尝试和开拓 , 也希望能引流一些新的观众到沪剧 。 ”面对各种“不务正业”的质疑 , 华雯说 , 自己的想法很简单 , 就是居安思危 , 希望给剧团寻找更多的新路 , 也希望给行业带来一些思考 。
在剧中 , 华雯扮演繁漪 , 作为一个获得过中国戏剧“二度梅”殊荣的表演艺术家 , 她在全剧中依然是最出彩的那一个 , 举手投足之间 , 都有很好的分寸感和细腻感 , 丝毫没有一个沪剧演员“转型”话剧表演的违和感 。 但同时 , 舞台上有年轻演员显然还没有实现这种转换的“驾轻就熟” , 无论在舞台表演的节奏感觉还是台词表达上 , 还是会有一些沪剧的痕迹 。 而去掉这种带有戏曲腔的表演方式 , 正是这个剧组几个月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