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吴用直到临死才突然想通: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宋江,更不是晁盖

“手中羽扇动天关,头上纶巾微岸......一双铜链挂腰间,文武双全师范。”这是《水浒传》对梁山军师吴用的一段描写,提起“羽扇纶巾”这4个字,大家脑海里应该已经浮现出一个足智多谋的形象,不得不说施耐庵很懂刻画人物外表。


【 水浒传#吴用直到临死才突然想通: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宋江,更不是晁盖】水浒传#吴用直到临死才突然想通: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宋江,更不是晁盖
文章插图

但奇怪的是,施耐庵在文中明明说吴用很聪明,是梁山的“全胜军师”,却非给他安了个“吴用(无用)”的名字,看起来好像很矛盾。最初吴用这个形象出现的时候叫吴加亮,后来改吴学究,到了施耐庵这彻底变吴用。《水浒传》是名著,也是一部虚构情节很多的古典小说。情节是假的,但反映出来的一些理念,必定是作者仔细设计的。就拿梁山108将最后的结局来说,武松残废,林冲病死,宋江自尽,还拉上了李逵,吴用花荣坟前自缢,卢俊义上了奸臣当,失足落水而死......


水浒传#吴用直到临死才突然想通: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宋江,更不是晁盖
文章插图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水浒传》都是一场悲剧,而所谓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造成好汉们悲剧的人是谁呢?很多人都会觉得是宋江,如果把梁山比作职场,宋江就是大赢家(招安之前),晁盖是个被挤下去的倒霉蛋。名著读起来有意思,一方面原因就在于可以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宋江做了梁山管理者,但他投资失败,导致兄弟们也跟着赔,只不过赔的是命。在热血少年看来这是义气,是过命的交情,但多年后再读《水浒》,就能发现宋江与吴用都不简单,义气对他们而言也是武器。


水浒传#吴用直到临死才突然想通: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宋江,更不是晁盖
文章插图

招安这项投资是宋江坚持、吴用促成的,卢俊义在这件事里没啥存在感,晁盖更不用说,早早死了,拦不住。很多人会说招安是梁山好汉唯一出路,但换个思维想想,招安这一情节的设计,其实可以说是施耐庵的无奈,他一个古人,怎么敢把好汉们的反叛写成功?真要那样的话,《水浒传》可能在古代被禁得特别彻底,流传不到今天。梁山108将的行动是一体的,宋江写了“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诗,但他骨子里还是没有黄巢叛逆,他用义气凝聚了众兄弟,然后把自己的理想安在众兄弟身上,要兄弟跟他一起去玩命。


水浒传#吴用直到临死才突然想通: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宋江,更不是晁盖
文章插图

武松反对,李逵反对,都没用。吴用一直站在宋江身边,坚定支持他。值得一提的是,吴用在宋江墓前自缢时解释了下原因:“始随晁盖,后遇仁兄,救护一命,坐享荣华......皆赖兄之德......兄弟无以报答,愿得将此良梦,与仁兄同会于九泉之下。”其实从现实角度来看,吴用自缢应该不止感念宋江这一点原因,还有几个可能的原因:第一,吴用是梁山军师,宋江走了,卢俊义走了,下一个能指挥梁山剩余兄弟的只有他,而且之前梁山调兵,哪次不是吴用安排的?


水浒传#吴用直到临死才突然想通: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宋江,更不是晁盖
文章插图

有趣的是,宋江出战,吴用就像个小尾巴每战必跟,除非宋江刻意把他丢给卢俊义(于是吴用那次就很巧地没发挥作用),偏偏晁天王夜打曾头市,吴用不跟了。吴用安排这些实在驾轻就熟,朝中奸臣既然解决了宋江卢俊义,接着对付吴用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第二,吴用或许也考虑到了,宋江拉李逵死,为的是绝了剩余兄弟的心思;既然吴用一直追随宋江,他自然按照宋江的思维走,他选择自尽,某种程度上也是打消剩余兄弟的想法,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梁山好汉们横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