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期待直面现实的“非虚构” | 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二 )


但是 , 正如阿甘本说的 , 新的共同体是一种到来中的存在 , 它永不定型 , 需要我们在与他者的相遇中 , 不断探寻自我和对世界的“可变”的、友善的态度 。 在这里面 , 我对他者伦理十分感兴趣 , 尤其是列维纳斯的理论 。 在我的新书《始于一次分神》里 , 对此有一定的回应 。
我试图在阅读中构建一种辨析他者、迎候他者、体认他者的能力 , 同时也渴望一种自我打开、变形的能力 。 他者永远保持着陌异 , 纠正自我的妄自菲薄 , 前半句话说来容易 , 后半句话做起来实属不易 。 这就是我们的共同体境况 , 我们的书写境况 。
程一身:自卡夫卡以来 , 人与人灵犀相通的美丽神话 , 被他人终究不可理解的冷酷现实所替代 。 疫情似乎是对这一文学主题的陡然强化和持续提醒 。 我说这些是想表明 , 人与人的关系这个我持续思考的问题 , 在被疫情袭击的21世纪早期呈现了哪些变异 , 爱他人变得更艰难 , 幸福变得更奢侈 , 甚至简单的与他人相处也失去了往日的安心与从容 。
当他人普遍成为“我”匆忙逃离的对象 , 对美的冲动与对爱的需要徒然激发了内心日渐厚积的抑郁 。 很显然 , 人生的幸福只能在对他人的爱中萌生并保持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疫情是爱之敌 , 也是人之敌 。 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 重塑了我们的心态 , 而我依然对爱 , 对可能有回应的他人之心 , 充满了持续的需要与渴望 。
人文|期待直面现实的“非虚构” | 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文章图片

程一身 , 评论家
值得关注的图书
胡桑:今年读到的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诗集是阿米蒂奇(Simon Armitage)的《看见星辰》(Seeing Stars) 。 其实这是一本散文诗 , 充满着叙事性 。 阿米蒂奇虚构出了各种情景化的故事 , 声音充满了建构的自由 , 在各种人格、面具、境遇中流转 , 呈现一种很丰富的形态 。 朱朱的诗集《我身上的海》 , 也有着这种形态 。
《列萨本迪欧》 , 作者:(德)保罗·希尔巴特 , 译者:徐迟 , 版本:知了·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年3月
德国作家保罗·希尔巴特(Paul Scheerbart , 1863-1915)的小说《列萨本迪欧》今年出版 , 译者是我朋友徐迟 。 这是本雅明曾经很看重的一本科幻小说 , 他说这本书讲述了异世界那些怪诞的自然法则、诞生于那片土地的宏伟宇宙作品及那些发生在外星生物之间纯正又崇高的对话 。 这本小说不是为技术服务的 , 作为科幻小说 , 它有些笨拙 , 但是它展露出的对未来、可能性的梦想 , “纯正又崇高” , 我很喜欢 。
程一身:2021年我关注的书并不多 , 我一直在读李商隐和昌耀 , 由于教学的需要 , 重读了《the Dairy of Frida Kahlo》 。 浏览了某家出版公司约我翻译后来又取消了的《Pessoa : A Biography》 。 如果只介绍一本 , 我最想谈的是我译的米沃什回忆录《欧洲故土》 。
在本书中 , 米沃什摆脱了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传体写作 , 用他的话说就是“用我对自己和他人的观察合成一部传记” 。 这是一部融个人史、他人史和时代史于一体的复合型自传 。 在书中 , 个人、他人与时代形成了奇妙的三重话语 , 深刻而巧妙地揭示了二十世纪前半期作者个人、欧洲与人类的总体处境 。 本书巨细兼备 , 巨可宏阔 , 细则入微 , 大体以时间为序 , 以独立又连续的板块式结构呈现了极其独特而不乏普遍性的现代经验 。 总体而言 , 这部回忆录体现了真实、真诚、真切的艺术精神 。 内容真实 , 态度真诚 , 表达真切 , 我私下里把它称为“三真”的写作原则 。 据出版人魏东说 , 该书明年会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