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书|“正月里来读好书”

2月8日 , “正月里来读好书:商务印书馆月度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 与读者分享月度好书 。
【汉语|新书|“正月里来读好书”】汉语|新书|“正月里来读好书”
本文图片

汉语|新书|“正月里来读好书”
本文图片

经读者投票与专家评议 , 2022年2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分别为《从语言看中西方的范畴观》《浮士德》(第二部)《鲁迅研究笔记》《货币的购买力》《西部罗马的转型》《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音节-语义视野》《生态 , 社区与生活方式》《地磁简史》《改变人类历史的植物》《我们的未来:数字社会乌托邦》入选 。
汉语|新书|“正月里来读好书”
本文图片

《从语言看中西方范畴观》中 , 作者将中西语言的比较上升到思维方式的角度 , 从语言比较来探讨中西方范畴观 。 如“天人合一”“体用不二”“有生于无”这种“天—人”“人—圣”“用—体”“器—道”“无—有”等成对的哲学概念都是动态的、由一生二的“甲乙包含”关系 ,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 这种包含关系、变在关系是常态而不是非常态或过渡态 , 从这个角度可以将中国哲学“和”这一重要概念阐释得更清晰 。
另外一本上榜的语言学著作为《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音节—语义视野》 , 这本书由一个具体的例子进入 , “黄焖鸡米饭”怎么读?大多数人会读成“黄焖/鸡米饭” , 在“黄焖”后边稍微停顿一下再说“鸡米饭” 。 可是如果按照语义来切分的话 , 应该是“黄焖鸡”+“米饭” , 这些在语言的使用上不易被察觉的习惯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缘由 , 《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音节-语义视野》中 , 每一个章节就像一个小小的案件 , 抓住汉语“音节–语素–字”对应的基本格局 , 通过分析汉语句法结构的韵律模式 , 汉语四音节成分的韵律地位 , 汉语复合词构成的韵律因素等个案 , 提供了一条“音节–语义(语用)”相关联的汉语韵律语法研究思路 。
《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音节-语义视野》中主要提出以下三点论断:韵律本身就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一种手段;韵律表达语法意义 , 并不是通过重音作为中介来调节实现的 , 而是通过音节数目的多少对立来实现的;对汉语韵律语法现象的解释 , 应更多地从语义语用机制上寻找原因 。
汉语|新书|“正月里来读好书”
本文图片

《浮士德》第二部
文学与历史类别 , 《浮士德》(第二部)主体作于1825至1831年间 , 是歌德76至82岁间的创作 , 浓缩了其毕生实践和思考 。 第二部上演“大世界” , 即公共领域事物 , 涉及广泛 , 政体形式、经济金融、学院学术、历史更迭、军事作战、围海造陆、海外劫掠等 , 被悉数搬上舞台 , 囊括歌德时代乃至整个近代史上 , 德国和欧洲的重要事件 。 当前学界对《浮士德》的研究因第二部涉及内容庞杂 , 翻译难度大而局限于第一部 。 2022年2月 , 商务印书馆推出了由北京大学德语系谷裕教授译注的《浮士德》(第二部) 。 译者研究《浮士德》十几年基础上 , 参照了多个版本的德文注释译注而成 。
汉语|新书|“正月里来读好书”
本文图片

《西部罗马的转型》是研究古代晚期(4—6世纪)历史的前沿性著作 。 作者伊恩·伍德对关于古代晚期西部罗马逐渐衰亡的代表性观点 , 逐一进行了评判 , 并提出自己的解说 。 书中分析了教会的兴起对人力资源、政治结构、文化生活 , 特别是对土地经济的影响 。 在晚期罗马帝国的西部历史上 , 蛮族和教会并未如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所说 , 是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 。 本书作者认为 , 古代晚期的重要特征并非罗马的灭亡 , 或者“文明的终结” , 而是一种根本的社会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