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北斗九星”图案,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

【河南|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北斗九星”图案,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众所周知 ,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 , 是中国古代文明重要的发祥地 , 在5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 巩义隶属河南郑州市 , 由郑州市代管 , 位于河南省郑州、洛阳两市之间 , 历史也是十分悠久 。 尧、舜时期巩义属豫州;夏朝时 , 大禹封夏伯于此 , 称为“夏伯国” , 太康时在此建都斟鄩 。 商朝巩义称为“阙巩” , 周朝时称“巩伯国” , 秦庄襄王元年 , 始置巩县 。 汉武帝时 , 巩义属河南郡 , 北魏时属荥阳郡 , 北齐时 , 废巩县直归成皋郡 , 直到隋朝复置巩县 , 属河南郡 。 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 ,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 出土“北斗九星”图案 , 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 。
河南|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北斗九星”图案,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
本文图片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处 。 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 , 南北宽约780米 , 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 , 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 。 为了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 , 河南郑州市对位于河南巩义河洛镇的双槐树遗址进行考古工作 。 考古专家经过研究 , 确认该遗址年代为仰韶文化中晚期 , 距今约5300多年 , 被专家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 该遗址由环壕、围墙、居住区、墓葬区、夯土基址和版筑遗迹构成 , 遗址被三重环壕围绕 , 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 。
河南|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北斗九星”图案,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
本文图片

在居住区南部修建有两道围墙 , 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封闭的半月形结构 , 形成较为典型的瓮城建筑结构 。 遗址内发现三处墓葬区 , 共发现1700多座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 , 墓葬东西向 , 墓主人仰身直肢 , 头向西 。 大型夯土基址位于内壕中部 , 居住区的前面 , 该基址建设使用具有相当大的时间跨度 。 大型版筑记忆夯土保存较好 , 部分版筑长度100多米 , 夯土厚度2米多 , 最宽处9米多 。 考古专家表示在这座基址上最早的建筑 , 是目前国内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建筑 , 而在它之后修建的15开间的大型建筑已具备大型宫殿建筑的特征 。
河南|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北斗九星”图案,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
本文图片

在中心居址内 , 发现九个陶罐摆放的“北斗九星”图案遗迹 , 而北斗九星斗柄的指向正好与冬至方向吻合 。 一般古人都会选择在冬至进行祭天活动 , 这也说明早在5300年前 , 双槐树人可能有了较为成熟的“天地之中”宇宙观 。 该遗址出土一枚骨质蚕雕引起考古专家的注意 , 材质为野猪的獠牙 , 它长约6.4厘米 , 宽不足1厘米 , 头昂尾翘 , 形似一只家蚕 。 它发现证明5300年前巩义的先民们已经掌握养蚕技术 , 说明不仅最早的丝绸在中国 , 最早的家蚕驯化和家蚕丝绸也在中国 。 遗址中出土了较多的陶片、少量完整的陶器、石器 , 以及大量蚌壳、兽牙、鱼骨、动物骨骼等 。
河南|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北斗九星”图案,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
本文图片

通过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等各方面分析 , 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 , 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 。 经考古勘探发掘和科学测年 , 确认双槐树遗址的年代是距今5300年前后 , 并被命名为“河洛古国” , 而中华5000年文明的源头 , 目前来看就在双槐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