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在央视春晚上看舞蹈与科技相拥的“中国式浪漫”

唐白晶
【影像|在央视春晚上看舞蹈与科技相拥的“中国式浪漫”】2022年央视春晚的舞蹈类节目再度火爆“出圈”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创意舞蹈《金面》以及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等掀起了一股艺术“活化”文物的热潮 。 《只此青绿》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蓝本 , 用写意、移情的艺术手法将青绿山水的意象幻化 , 画中青峰叠嶂 , 绿水隐现;舞者眉眼端庄 , 绛唇高髻;真可谓“我见青山多妩媚 ,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宋画之美、中国古典之美在舞台上众仕女的步态中 , 三星堆的神秘和青铜文化、金面的传奇故事 , 富春山居图的江南烟波浩渺和文人诗词中那种宁静淡泊、超脱自然的精神状态 , 都步入了观众的心灵……
当舞蹈遇到文物时 , 跨越了考古文字的历史鸿沟 , 营造出舞蹈这种独具时空魅力的艺术情境 , 将历史与文化感“浸透”于春晚现场 , 让传统“活跃”在当下 。
中华文明是中国舞蹈创作的沃土、根基和宝藏

中国有大量的文物与舞蹈息息相关 , 如汉画像砖、敦煌壁画、乐舞俑等均有表现舞蹈场面、动作的静态形象 。 在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中 , 舞蹈逐渐融入戏曲艺术中 , 因此在1950年中国古典舞建构初期 , 欧阳予倩先生最早提出了“中国古典舞” , 专指京剧、昆曲中的舞蹈 。 中国古典舞从无到有 , 在多年的发展与探索中 , 形成了一套中华民族特有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 。 作为民族舞蹈文化建设平台的中国古典舞 , 是带有“复兴意义”的当代人的阐释与传承 。
在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建设与剧目创作中 , 除了挖掘传统戏曲文化 , 也深入挖掘历史文物 。 1979年首演的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使“敦煌舞”从“复活敦煌壁画”的方式中创生 , 创造了一种“民族舞蹈语言” , 开创了敦煌舞的先河 。 北京舞蹈学院的孙颖先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探索出汉唐舞风 , 创作了《炎黄祭》《铜雀伎》等经典舞蹈剧目 , 尤其是舞蹈《戍卒乐》以一种当代人的视角 , 赋予秦始皇兵马俑鲜活生动的“人味” , 在轻松诙谐的舞蹈韵律中回味千年前的文化积淀 。
孙颖先生的这一编导理念在多年后由他的学生陈琳 , 在舞蹈《唐宫夜宴》中发挥得炉火纯青 , 在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中刷爆网络 。 由黄豆豆主演的舞蹈《秦俑魂》开始将目光聚焦于古今穿越而共通的民族精神;《唐印》《唐宫夜宴》以及田湉的舞蹈剧场《俑》系列舞作都关注到古代乐舞俑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时代审美;2021年首演的舞剧《五星出东方》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织锦护臂为切入点 , 虚构了千年前发生在西域的传奇故事 。 可以说 , 在中国舞蹈的创作中 , 对历史文物的题材偏好经久不衰 , 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舞蹈创作的沃土、根基和宝藏 。
文舞相融 , 匠心独具:打造千里江山连绵迤逦
在2022春晚舞台大放异彩的舞蹈《只此青绿》 , 源于2021年8月首演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之舞蹈选段“青绿” , 该作由著名编导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 , 她们充分运用了视觉艺术的共通之处 , 在舞蹈编排上独具匠心、精雕细琢 。
《千里江山图》的构图同时汇集了平远、高远、深远“三远法”的取景构图法则 , 使得画面跌宕起伏 , 富有强烈的韵律感 。 编导深受启发 , 舞蹈开场即采用了平远的构图 , 舞台前端的水波造境 , 凭借纵深的空间距离呈现辽远开阔的画面 。 从前景的三位女舞者拧倾的姿态 , 透过中景主演“青绿”侧身垂袖凝望 , 远景三四组错落有致的层峦造像 , 层次分明地呈现出千里江山连绵迤逦的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