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人世间》能让普通人得到抚慰

编剧王海鸰谈央视现实题材热播剧幕后创作
《人世间》能让普通人得到抚慰
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和爱奇艺播出的新春大剧《人世间》 , 以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脉络 , 带领观众重温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 引发了一波“回忆杀” 。 近日 , 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采访了该剧的编剧王海鸰 , 就观众热议的剧情和剧中人物一探究竟 。
初印象
原创小说中小人物
让王海鸰有所感触
《人世间》是由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三驾马车”联合推出的现实题材当代大剧 。 在小说出版初期 , 腾讯影业与李路导演共同选择决定拍摄 , 并获得了《人世间》长达8年的影视改编权 。
这部电视剧的出品人 , 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曾提到:“能获得梁老师的版权授权 , 深感肩上的责任和重担 , 我们会联合最优质的创作力量 , 共同打造一部兼具收视和社会影响力的现实题材力作 。 ”
当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决定将小说《人世间》搬上荧屏时 , 陈道明和周梅森推荐的编剧人选不约而同指向同一个人——久未露面的王海鸰 。 编剧王海鸰过往专心情感领域耕耘 , 《中国式离婚》《牵手》《新结婚时代》《大校的女儿》等电视剧为其赢得“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美誉;而出自梁晓声之手的原创小说《人世间》 , 当年高票获选茅盾文学奖 , 作品主旨是为底层民众呐喊 。 面对这样一部以“钢铁铅灰色”为底色的作品、面对不熟悉的时代洪流中东北普通民众的生活 , 王海鸰最强烈的感受是:“这些小人物 , 即使在动荡的年代 , 却始终如一保持着善良的底色 。 ”于是 , 一向不愿意改编作品的她说 , “我想试一试” 。
谈创作
严肃文学和戏剧做到
真正融合才是好剧本
北青报:是什么原因促成您接手《人世间》的创作?
王海鸰:原著小说主旨是为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呐喊 , 为他们说话 , 这个主旨我是认同的 。 同时梁晓声写的年代是我亲历的 , 我跟周秉昆是同龄人 。 当然 , 我和导演团队互相面试时 , 我对小说也是有看法的:呐喊是对的 , 但是只呐喊是不对的 。 我跟导演表达我的想法 , 小说色调是钢铁色 , 给人坚韧、顽强的感受 , 同时也很沉重;而我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则希望看到明亮温暖 。 任何一段生活 , 都会有两面性 , 生活在同一个整体里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 对此 , 导演团队一拍即合 , 他们也希望全剧给人以充满希望和温暖的感受 。 达成了共识之后 , 就决定签合同 。
北青报:改编过程中除了调亮小说色调 , 最大的难度是什么?
王海鸰:小说《人世间》是纯正的严肃文学 , 严肃文学最大的特点是写人 , 没有过多的故事和戏剧性;而剧本除了要把所有的心理活动、描述都外化 , 最重要的就是戏剧性、故事性 , 要有巧合、起伏、波折 。 我的观念是戏剧和小说真正地融合才是好的剧本 。 只有戏剧就只有骨骼 , 只有文学就只有血肉 。
另外 , 小说是作家个人对生活刻骨铭心的一段描写 , 真正的“人世间”也要有精英、官员、企业家、知识分子、政府的影子等等 , 所以要做加减 。
北青报:原著主要描写东北工人一家人的生活 , 您之前对这样一个群体有了解吗?
王海鸰:不了解 , 我是第一次这么真切地看到这群人的生活 。 正因为不了解 , 给我的震撼也很大 , 这帮人这么穷 , 这么苦 , 依然能够生存下去 , 到底是因为什么?这一部分小说写得非常扎实 , 也很生动 。
北青报:改编对哪些情节或人物进行了颠覆性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