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橇|“雪游龙”上的中国制冰师(冬奥同心圆)

雪橇|“雪游龙”上的中国制冰师(冬奥同心圆)
文章图片
图①为2月11日,男子钢架雪车比赛前,制冰师团队在对赛道冰面进行最后的修整 。本报采访人员 伊 霄摄 图②为2月14日,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德国选手玛丽亚马·雅曼卡在冬奥会女子单人雪车比赛中 。新华社采访人员 江文耀摄 图③为2月14日,孙悦(左一)带领制冰团队对冰面进行赛前检查,主要检查冰面光滑度和弧面平整度 。受访者供图 图④为2月13日,制冰团队工作人员进行洒水制冰工作 。受访者供图 图⑤为朱永涛在展示制冰队员的器具 。本报采访人员 王美华摄
如缎带般光滑、似镜面般平整、像牛奶般洁白——这是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给人的感受 。北京冬奥会上,这条被称为“雪上F1赛道”的冰面上共将产生雪车、雪橇和钢架雪车3个项目的10枚金牌 。
冬奥会的赛场上,运动员在“雪游龙”中演绎着速度与激情 。比赛背后,忙碌在“雪游龙”的中国制冰师,将剔透平整的赛道冰面打造成了一件艺术品 。
从制冰到养护
制冰师的工作难在哪儿
夜幕之下,山野无声 。走进“雪游龙”,赛场里亮如白昼 。夜晚,完成比赛的运动员相继离场,制冰师开始了又一轮的忙碌 。
根据赛程安排,北京冬奥会的雪车雪橇项目多在晚间举行,白天则大多安排官方训练 。为保证比赛和滑行训练的顺利进行,赛道的养护工作一般要从早上5点开始,夜里零点左右才能结束 。
“我们每天都要对赛道进行多轮养护,根据运动员滑行轨迹和冰面破损情况及时修冰、补冰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制冰队队长、来自中国五矿所属中冶上海宝冶集团的朱永涛介绍,制冰师的工作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制冰、修冰、补冰和养护 。
制冰,是用喷头对赛道制冷单元进行均匀的水雾喷洒,确保赛道整体制冰成型 。
补冰,是用特制补冰铲,将冰水混合物填补至赛车进弯、出弯及冰易脱落处等关键位置,抹平并待其凝结后再缓慢洒水,使其牢固凝结并与周边冰面形成整体 。
修冰,是手持约20斤重的特制冰刀均匀用力,在赛道上持续修出成型的滑行曲面 。
养护,主要包括除霜、清扫和洒水养护……
“‘雪游龙’由16个倾斜度和弯度各异的弯道组成,每个弯道、每处曲面都关乎运动员成绩和安危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运行主管、来自中国五矿所属中冶上海宝冶集团的孙悦说,“赛道的冰面要像婴儿皮肤一样顺滑,对制冰师的要求非常高 。”
制冰师的工作繁琐而沉重:往往要经历上千次的水雾喷洒,才能使冰面的厚度达到赛事要求;修完“雪游龙”1975米的赛道,需要用冰刀修刮上百次;每次比赛、训练的前后和间隙,制冰团队都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冰面养护巡查,一遍遍清理赛道冰碴和雪霜 。
从2小时到15分钟
养护速度如何越来越快
想要成为一名制冰师,体能是第一关 。
“像这样一根洒水管,空着的时候就有40多斤重,充满水的时候有70多斤,我们经常要背着它出入赛道进行作业,常常大汗淋漓 。赛道冰面温度较低,汗水就会结成薄冰‘锁’在身上 。”朱永涛介绍,制冰师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对体能的要求很高 。
“为此我们开展了专门的体能训练,每天早上跑5公里,其他时间段也安排了相应的内容 。”孙悦说,体能过关之后,才会进入制冰学习环节 。
“雪游龙”赛道的温度基本在零下十几摄氏度,晚间会更低 。采访人员在赛道旁待上一会儿,明显感到寒气逼人 。制冰师长时间在低温的环境下工作,对体力、技术与意志都是不小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