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 , 元宵佳节 。 在湖南省汨罗市长乐镇 , 70岁的陈范兴从早上6点就忙活了起来 。 检查道具、指导化妆、组织人员……作为“长乐抬阁故事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 陈范兴在为今年的“长乐抬阁故事会”做着最后的“冲刺” 。
文章图片
2月15日 , 小朋友们在汨罗市长乐镇参加“抬故事”巡游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陈振海 摄
“长乐抬阁故事会”是长乐镇当地一项传承千年的元宵节民俗活动 , 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 据考证 , “长乐抬阁故事会”起源于隋唐 , 兴盛于明清 , 从古代每年正月举行的祭祀活动与上元闹花灯习俗中演变而来 , 集杂技、彩绘、表演等民间技艺于一体 。
文章图片
2月15日 , 小朋友们在汨罗市长乐镇参加“抬故事”巡游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陈振海 摄
“我们长乐的‘故事’不是讲出来的 , 而是‘扎’出来的 。 ”陈范兴说 , 工匠先用材料搭建起一个可移动的小型戏台 , 当地人称“扎故事” , 孩子们穿上戏服在戏台上摆出不同的造型 , 通过人物造型和道具的结合来表现民间故事的情节 。 因为以前的戏台是人抬着的 , 所以被称为“抬阁故事会” 。 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 , 可分为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跷故事四大类 。
自懂事起 , 陈范兴就开始跟着父亲陈斌全学习“长乐抬阁故事会”的基本技能——踩高跷 。 “从1米高开始 , 最高是踩4米的 。 ”陈范兴告诉采访人员 , 他之后又跟随民间艺人学习戏剧脸谱化妆和各类“故事”的扎制技巧 , 逐渐成为当地“扎故事”“演故事”的能手 。
文章图片
2月15日 , 小朋友们在“抬故事”巡游前化妆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陈振海 摄
后来 , “长乐抬阁故事会”中断了一段时间 。 不甘心“故事会”就此消亡的陈范兴 , 在20世纪80年代 , 召集当地有威望的老人 , 自己掏钱办了8桌饭 , 商讨恢复“故事会”的习俗 。 “大家都很赞成 , 当场就凑了不少钱 , 用来购买表演的道具 。 ”陈范兴说 。
1986年 , 中断数年的“长乐抬阁故事会”在长乐镇麻石古街重新上演 。 “当时上演了100多台‘故事’ , 场面特别热闹 。 ”说起三十多年前的场景 , 陈范兴记忆犹新 。
为了进一步增加“长乐抬阁故事会”的观赏性 , 陈范兴把麻石古街一分为二 , 形成上市街与下市街两大“阵营” 。 “每年演‘故事会’的时候 , 两方比拼谁的‘故事’精 , 谁的‘故事’多 , 谁的‘故事’新 。 ”陈范兴说 , 如果上市街四个高跷演员演一出《福禄寿喜》 , 下市街就出《五子登科》 , 上市街再出《八仙过海》来回应……
文章图片
2月15日 , 小朋友们在汨罗市长乐镇参加“抬故事”巡游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陈振海 摄
“‘比’只是个形式 , 但‘比’激发了老百姓的创作热情 , 不断推陈出新 , 像今年元宵节就有航天、冬奥主题的‘故事’ 。 ” 陈范兴告诉采访人员 。
陈范兴22岁的孙女陈添睿 , 从5岁起就参与到“长乐抬阁故事会”的演出中 。 陈添睿说 , “参演‘故事会’的经历让我决定报考民间美术方向的研究生 , 去进一步研究‘故事会’中的脸谱与服饰艺术 。 ”
- 尚孟青|听非遗讲故事丨一针一线 许你虎虎生威
- 手工艺品|听非遗讲故事|一针一线,许你虎虎生威
- 黄永红#(听非遗讲故事)踏虎觅“花郎” “凿花”技艺高
- 西华街道&居民聆听非遗讲座 这场文化盛宴“津津有味”
- 狮头!佛山高明:聆听非遗传承故事 体验传统工艺制作
- 木偶$聆听非遗传承人的心声 看非遗项目的困境与破局专访泰顺木偶戏传承人蔡晓华
- 非遗|瓯越非遗讲坛开讲 首讲聚焦瓯塑
- 王振锋&听非遗讲故事|玉田泥塑:泥土的欢歌
- 泥土|听非遗讲故事|玉田泥塑:泥土的欢歌
- 彩陶:再现5000多年前的美|听非遗讲故事| 马黑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