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

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
1、七情六欲是一个心理反应 。一般来说,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感情的表现或心理活动;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 。不同学派对七情六欲内容的描述有所不同 。
【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2、出处:《礼记·礼运》《吕氏春秋》等 。

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1、七情指的是:一般人所具有的七种感情:喜、怒、哀、乐、惧、爱、恶 。
最初,古人只说人有四种感情,就是在《中庸》里出现过的“喜、怒、哀、乐” 。后人解释说,人遇到所喜好的就会“喜”,遇到所厌恶的就“怒”,得到所爱的就“乐”,失去所爱的就“哀” 。
“怒”因为“恶”而产生,“乐”因为“爱”而产生,所以在“喜、怒、哀、乐”之外,加上了“恶”与“爱”,情感就从四种细分为六种了 。
2、六欲: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 。即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 。
六欲最初是来自《吕氏春秋》 。其中说:“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 。”这话的意思就是,“全生”的人,“六欲”都是得到了适当的满足的 。所谓“全生” , 是人修养身心的最高境界 。这里古人没有指出“六欲”都包括什么,后来有人注释说,是“生、死、耳、目、口、鼻”,就是泛指人的各种欲望 。
扩展资料:
中医应用
一、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情志活动由脏腑精气应答外在环境因素的作用所产生,脏腑精气是情志活动产生的内在生理学基础 。由于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 故情志活动与五脏精气的关系最为密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
五脏藏精,精化为气,气的运动应答外界环境而产生情志活动 。因而五脏精气可产生相应的情志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
五脏精气的盛衰及其藏泄运动的协调,气血运行的通畅,在情志的产生变化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若五脏精气阴阳出现虚实变化及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调,则可出现情志的异常变化 。如《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
《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另一方面,外在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情志过激或持续不解,又可导致脏腑精气阴阳的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失调 。如大喜大惊伤心 , 大怒郁怒伤肝,过度思虑伤脾,过度恐惧伤肾等 。
在情志活动的产生和变化中 , 心与肝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心藏神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 主宰和调控着机体的一切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 。各种情志活动的产生 , 都是在心神的统帅下,各脏腑精气阴阳协调作用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