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一个乞丐被冻死前,写下一首冠绝千古的绝命诗,让无数读书人羞愧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不乏文人墨客和诗人文豪,除了居于高堂之上的官员诗人和仕途不得意的文人之外,历史上还有一位“特殊”的诗人,在临死前写下了一首冠绝千古的绝命诗,让无数的读书人都感到羞愧,这位特殊的诗人竟是街头的一位乞丐。
文章插图
文人的生活自古诗人皆清高,街头乞丐诗广传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社会上并不是今日般安宁,在每个王朝更迭的阶段,最苦的还是劳苦百姓,他们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古代,很多的读书人并非是道德高尚之人,而真正体恤民众的臣子未必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封建时代下的悲哀。
有的诗人在初期可能存着对百姓的怜悯之心,但是荣华富贵迷人眼,步步高升的诱惑让他失去了初心,享乐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风气蔓延到了他们的心里,波及到了整个朝堂,影响的是一个王朝的命运,这也是封建时代不可改变的弊端。
就像是我们从小就能耳熟能详的悯农作者,写出“粒粒皆辛苦”的诗人,做官以后就只会贪图享乐,大肆敛财,妻妾成群。
文章插图
骆宾王“凿壁偷光”的寓言故事是很多儿童的启蒙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匡衡在年少时家境贫寒,只能依靠邻居家的烛光看书。而后官至宰相,逐渐沦为贪官,与权臣勾结,玩弄权术。由此可见能够做学问的人并不一定可以一直保持初心。
自古以来,很多读书做官的文人都自视清高,一直保持着文人风骨,断不会关注街头受苦受难的群众,难以置信街头乞丐竟然有这样的诗书豪情,就算是有所了解,恐怕也不屑与之为伍。
这也是封建时代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朝中官员忽视为官之道,失去本心漠视社会疾苦,可怜的是受苦受难的百姓。
文章插图
匡衡凿壁偷光雕像生活环境十分艰难,乞丐作诗震惊世人没有任何的典籍资料记录下这位作诗乞丐的信息,仅仅知道他死于嘉庆年间的一个隆冬,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天气里,死在了通州官道旁边。
清晨的寒风凛冽里,一位拾粪老人发现了他的尸体,尸体上已经覆上了一层薄薄的霜,老人似乎对于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只是叹了口气,按照惯例将此事上报给了当地官府。
州官派人来处理这个乞丐的尸体,却在乞丐的身上发现了一张纸,纸上呈现的赫然是一首诗,诗句的主要内容是:“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洲。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挑尽古今愁。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文章插图
落魄生活处理尸体的人看完这首诗以后也大为震惊,怀疑这位乞丐是不是什么流落街头的大人物,赶忙通知了州官,州官本人亲自到场,询问周围百姓是否对这个乞丐有所了解,最后却是一问三不知,只知道他来自永嘉,其他的信息一概不知。
说到底,谁会去关注一个乞丐的身份呢!
看到这首诗以后的州官最终也没有得知这位乞丐的真实身份,但也知道这位乞丐曾经也并非普通人,派人将这位乞丐下葬,立下墓碑,碑上写着永嘉诗乞之墓,这也算是对这位乞丐诗人的最后的尊重。
这位乞丐的身份随着他生命的消散也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只是这绝命诗里的精神一直流传至今,留给后人深思,发人深省。
- 韦编三绝&这两人对《易经》堪称痴迷,一个留下一个成语,一个留下一首诗
- 纳妾@卓文君最深情的一首爱情诗,通篇没有描写一个情字,却处处充满爱!
- 购买力$网络创业者之家:鲁迅一个月的稿费就能买套四合院论会写作的重要性
- 海外东经#《山海经》包罗万象,是否藏着一个失落世界?专家:绝不只是传说
- 诗人!唐代诗人写了一首诗,皇帝读了,爱得不得了,马上升官
- 谷非#胡风:鲁迅死后,曾有一个弱女子为我奔波15年,51年不离不弃
- 围炉诗话$晚唐一诗人大年夜写下一首诗,说尽苦情苦境,意境苍凉
- 婉约@苏轼的词风婉约起来,连柳永也很难企及,这首词就是一个鲜明例子
- 扶灵$鲁迅出殡实拍,数十公里路不靠车马,扶灵之人来头一个比一个大
- 杨树&一个笨姑娘,一直守在宝玉身边,陪他为黛玉守坟,最终活成脂砚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