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荣$明朝青年创业历险,成功后资助朋友升职,竟反目成仇,留下哪些教训?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细雨丝竹,又名浅樽酌海
“以史为鉴”不是志存高远者的专利,咱们普通人亦有必要“读史明智”,指引人生航程。明代青年时荣、韩璜如果知道他们的经验教训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想必也会含笑欢欣鼓舞。
明朝中期,广东人时荣作出一个决定,入股浙江远房表哥的渔船,捕捞某种海鱼,贩售生利。这种鱼本名失考,据明朝人传说,因以其制作的“鲞”(泛指剖开晾干或经腌腊工艺制成的鱼)香脆可口,先秦时期吴王径直将它命名为“鲞”,意为美味。后人也便称之为“鲞”,沿袭至明代。“鲞”原产于苏州之洋山(注:史料原文如此),平时栖息在深海中,只在产卵时上浮至水面。像这样有利于大量捕捞的机会,一年只有三次,每次三天,叫作“一水”。
明代浙江宁波、台州、温州一代的渔民最擅长捕捞“鲞”。每至渔期,他们驾驶被明朝人视为“巨舰”的大型渔船,携带渔具及淡水、食盐等保障物资出海,下网捕“鲞”。时荣的表哥劈风斩浪十多年,发家致富,准备添置几艘大渔船、扩大业务规模,特托人捎话带信,拉表弟入伙。时荣生长在广东沿海,水性极好,接到表哥的邀请,喜出望外,跃跃欲试,因找父母商量,请求家里给些本金。时父不假思索地驳回:“不行。”
文章插图
时荣家小有田产,以务农为主业,农闲时期兼做商贩,生计尚可。如同明朝大部分商贩一样,时荣的家庭坚守着对田土的热爱与依赖,经商不过是补贴家用的副业,偶尔获得较大的盈余多用于买田置地,轻易不肯增加对商业的投入,更别提支持儿子远走他乡从事冒险的营生了。
“你当我不知?浙地渔民建造、经营一艘捕鲞船得招募长工二十余人,再雇至少一名渔师、一名柁师。我家做田雇长工二人,我还嫌费米费柴呢。二十余名长工、一名渔师、一名柁师,加上造船的支出,要花多少银钱?你且算算。”时父扳着手指头与儿子分说。时荣反驳:“一艘船出一次海下三天网,这一‘水’可净赚二、三百金,一年三‘水’,少则到手六百金,多则九百金。”
文章插图
时父连连摇头:“你是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鲞不是那么好捞的。很多渔民十年里倒有九年亏,你表哥前些年还不是背了一身‘子母息’私债,后面这几年才走了鸿运。你敢保证自己一定有表哥的财运吗?”
“您听说过‘富贵险中求’吧!对,不少渔民是十年九亏,可是只要有一年丰收,就能把十年的成本全部捞回来,算下来净利润也颇为可观。何况我不是独自承担风险,有表哥合伙。”时荣心意已决,“父母不帮我,我问别人借钱也要做。”时父气得吹胡子瞪眼:“你敢!你怎么不说还有渔民几十年都丰收不了一回的呢!”
时荣赌气找外人借得些银子,另带上所有私蓄,凑足本金和盘缠,悄悄地离家北上,投奔了表哥。翌年五月,时荣率领一艘捕鲞船,与表哥的船只结队扬帆起航。柁师“夜看星斗,日直盘针,平视风涛,俯察礁岛”,指挥渔船“避冲就泊”,一路风吹日晒,穿险涛、破恶浪,总算抵达渔场。
文章插图
渔师将篙筒下到海里,侦听鱼声。时荣一颗心在胸膛里荡秋千,脚趾紧张地抓着草鞋底,引首以望。“嗯……”渔师眉尖微蹙,“鱼声往下,不会上钩,此刻下不得网,省得浪费饵料、惊动鱼群。”煎熬了整整一天,时荣的手臂晒得通红蜕皮,又痒又疼,渔师都没有传出好消息。首次出海,一片鱼鳞也未见到,时荣免不了大失所望,旋即想起表哥的教诲,又坚定了信念:“一日不成还有两日,一水不成还有二水,一年不成还有十年!”
- 传统|闽台青年元宵民俗文化研习营开营
- |野草书店,下次再见
- 杨柳|杨柳青年画,走进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 千里心$相聚大湾区 共叙两岸情——深圳台湾青年的别样元宵节
- 郑州|郑州青年人才招聘会明天见,和600多家企业面对面
- 明朝|江苏工人施工时,发现明朝进士墓,出土1件珍贵文物,含金量95%
- 中国青年$90后铁路“小姐姐”丁玉洁:做人美心善的绘画小能手
- 才子!明朝一老妪出一上联,将解缙大才子给难住了,后成千古绝对!
- 成欢&12届国展上,这小青年书法技巧真高,却为何被批像“集字”?
- 写实#城市街道人物油画:西班牙青年画家Marc Figueras的写实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