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妇#他是位风流诗人,写下家喻户晓的诗句,却隐姓埋名不让人知道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流传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唐朝,有这么一位诗人,他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明百姓都在传颂,可是他本人却很低调,不仅把原作诗稿焚毁了,还不许家人提及、吟诵这首诗,甚至在自己的作品集里也没有收录这首诗,好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这个诗人就是韦庄,他想隐藏的诗叫作《秦妇吟》。
文章插图
韦庄出生在晚唐,他的家族在当地算是名门望族了,出过不少有名望的人物。家族初唐时期就出了宰相韦见素,后人也有不少达官贵人,韦庄的曾祖父是苏州的刺史韦应物,不过传到韦庄这一代,家境已经衰落了。韦庄幼年时,父母就早亡了,他一切只能靠自己,要想在朝廷谋个一官半职,也没有关系可依靠,只能通过科举这一途径。公元878年,韦庄来长安赶考,那时候他已经年近四十了。这一次考试他又是名落孙山,韦庄已经不记得,这是他第几次考试失败了。也不是韦庄不努力,或者文采不够好,而是他的运气太差了。唐朝末年,连年战乱,朝廷气数已衰,每年录取的进士名额很少,面对这么激烈的竞争,韦庄屡试不中,也就不奇怪了。为了方便复习,韦庄就留在了长安,打算过两年再考。公元881年,黄巢领导的起义军攻占了长安,建立了新政权,齐。当时的皇帝唐僖宗和一众官员逃到了成都。黄巢刚入城时还能约束手下的士兵,让他们不要骚扰老百姓,可是随着战事的迁延,齐朝的军饷,资金不够用了,黄巢就开始纵容士兵烧杀掳掠了。黄巢不会治理国家,起义军攻城的时候,长安城的官员有不少和唐僖宗逃到成都了,也有一部份留在长安,黄巢不任用这些官员,而让自己的将领做官,那些将领大都是农民,没什么文化,把长安城管理得乱七八糟,街上到处是官兵抢劫、杀人,放火的。韦庄一开始逃到了洛阳,可谁知战火也蔓延到了洛阳,他没有跟随难民逃往成都,而是决定逃往江南。早年韦庄曾去江南游历过,江南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老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逃亡途中,韦庄写下了《秦妇吟》。
文章插图
《秦妇吟》和《长恨歌》、《琵琶行》一样,都是长篇叙事诗,韦庄借秦妇之口,说了一个凄婉、残酷的故事。当年黄巢军队突然攻入长安,守军败退,秦妇被掳入军中,委身于一粗鄙新贵,生活了三年,后找到机会,一路逃亡。黄巢军队在长安城烧杀掳掠,“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他们对富豪权贵抄家灭门,“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起义军的暴行下“霸岭东望人烟绝……百万人家无一户”。秦妇找了一个机会,逃出虎口,打算逃往江南。这首诗一问世,便广为流传,因为诗句朗朗上口,就连街市的妇人也能背诵上几句。可是作者韦庄却对这首诗讳莫如深,他晚年一再告诫子孙,不要提及这首诗,他的作品集《浣花集》也没有收录这首诗,对于市面上流传的诗册,韦庄命人把诗册回收、销毁。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妇吟》这首诗就失传了,后人只知道几句流传较广的诗句,以为《秦妇吟》只是一首短诗,直到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洞中得到写本,整理后公布于世,我们才知道这是一首多么宏大的叙事诗。【 秦妇#他是位风流诗人,写下家喻户晓的诗句,却隐姓埋名不让人知道】
文章插图
- 景宁杂诗!这位北大校长的书法,仅在米芾之下,上溯二王,给人一种秀雅之感
- 欧阳询#这位无名的书法家,楷法精妙,风神挺秀,不亚于欧阳询、褚遂良
- 弟子@此人是元始天尊最强弟子,通天教主都想除去他,地位在黄帝之上
- 亡国之君#暴君杨广在位14年,竟做了4件大事,子孙后世受益1400多年
- 鲁智深@明知是诈死装病,宋江仍让七位梁山好汉逃掉,其中原因有哪三个?
- 大春子|150斤——钓“熟”窝子的快乐,我以后就这么找钓位了
- 虚构@历史上四位虚构的猛将,第一位骗了很多人,第三位让人感慨万千!
- 卢照邻|他是初唐诗人,十余年在病榻上写诗,这十首诗体现深刻的生命意义
- 卢俊义!水浒中有三位高人,武松林冲卢俊义都比不过,这才叫人生赢家!
- 历史|与冬奥同行!六十余位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亮相首博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