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白居易的一首七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前言: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之。
白居易和元稹这对生死不渝的挚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铁打的知己,用其一生为世人诠释了友谊的真谛。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二人同科进士及第,一起被分配到了秘书省当校书郎,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但是,木欲秀于林,则风必摧之。才华横溢的二人因其锋芒过露,很快就遭到了来自朝中小人的各种打击算计,先后被贬。
去国离乡,前路渺渺,春风得意之人忽然跌入人生的低谷,迷茫困惑都在所难免。
相比于元稹的无助,白居易则要积极乐观许多,从以下这首《放言五首·其三》七律就可窥见一二。
文章插图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shi)。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唐 白居易《放言五首 其三》
简译:我送给您一种解决心中疑惑的方法,这个办法很简单,不用你去求签问卜来占卜吉凶。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而要验证一块玉的真伪也需要烧满三天。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辨别一株树木是否是有用之才,也需要等上七年的时间。
人言可畏,流言蜚语满天飞的时候,就连淡定的周公也会感到害怕。
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蒙蔽,王莽在篡夺政权之前,为了收揽人心,常以谦恭退让的形象示人。
假使像周公和王莽这样的人当初就死去了,他们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所以,凡事要往长远看,时间会出正确的答案。
赏析: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哲理诗,语浅言深,小中见大,耐人寻味,令人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因为宰相武元衡遇害和母亲看花坠井事件,白居易遭政敌网罗罪名构陷,被朝廷贬为江州司马。
彼时,他的好友元稹因为得罪朝中权贵为朝廷所不容,已经在荆蛮之地辗转五年有余,先是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又调任通州司马。
仕途失意,政治受挫,从高光时刻跌至人生低谷,对于这对于意气风发兼济天下的挚友来讲,无疑都是极其沉重的打击。
文章插图
蒙冤遭贬,流落他乡,又身染重疾,几尽死去,元稹把一腔孤寂愤懑之情倾斜于笔端纸上,还有那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苦酒之中。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在江陵期间,他写下了五首《放言》长诗,来表达其彼时的心情。
所谓放言,就是言论放肆,不受约束的言论,元稹当时的孤愤苦闷之情可见一斑。
于是,白居易在贬江州司马的途中,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与其奉和,既是宽慰朋友,也是勉励自己。
文章插图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全诗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自己提出解决“狐疑”方法的正确性,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令人信服,有醍醐灌顶之功效,能让躁动不安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诗的首联开门见山,说你不必焦虑,也不用四处求签问卦(钻龟与祝蓍都是古人占卜的一种),我有解决走出困惑的好方法。
其实,无论这方法是什么,都能让友人心生暖意,有人为你分担,有人给你心安,这何异于暗夜中的一束光亮呢。
- 续修广饶县志&被冻死的无名乞丐,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命诗,让多少大丈夫惭愧
- 黄蕙兰@直击顾维钧第三任妻子黄蕙兰的真容,美艳不可方物老照片见玄机
- 趣闻|【冷兔趣闻】当代年轻人对自己的音乐品味有多自信
- 比亚迪汉|全款27万提2020款比亚迪汉,听听车友的客观评价
- 仙剑奇侠传|游戏论·中国故事︱《仙剑》二十七年的叙事与审美转向
- 曹雨西|冬奥舞台上的中国“青年说”
- 中国网!民乐进会馆:给冬奥期间的外国朋友留下属于北京的独特记忆
- 烟台$游走在山与海之间的吟唱
- 唐德宗$中唐萧何,书画名臣,韩滉画作里的人物、动物的奥妙
- roo#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里的这封手稿为何如此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