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领略独特魅力 守望精神家园 抚摸非遗历经沧桑的时代温度——非遗之美( 二 )


烙画葫芦工艺的发祥地位于文水县南庄镇吴村 , 文水是女皇武则天的故乡 , 地处三晋腹地 , 位列黄河流域 , 自然条件优越 , 地肥水美、交通便利、自古宜农、宜林、宜牧 , 历来为农耕富邑 。 文水烙画葫芦就是在此环境中 ,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 ,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而创造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品味的民间技艺 。
文水烫画葫芦采用针刻、烙画、彩绘、镂空、浮雕、推光漆、雕刻等工艺技术 , 在葫芦上尽显民间喜爱的八仙、菩萨、八俊、五牛、山水风光等吉祥艺术图案 。
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临县大唢呐
临县大唢呐吹打乐(简称大唢呐) , 具有粗犷、豪放、悦耳、浑厚的艺术特征 , 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俗音乐 , 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组器乐 。
乐器有大唢呐、大鼓、硬铰子、圪瘩锣、大号、云锣、手握子 , 既能表现粗犷、豪放、高亢、激昂的气势 , 也可刻画清秀明快、委婉细腻的情感 。 临县大唢呐的吹奏曲调丰富 , 每首都有鲜明的特色和固定的用途 。 如婚礼上吹《凡调小拜门》 , 迎娶新娘时用《凡调出股子》 , 娶回时用《得胜回营》等 。 丧事上 , 出家祭用《本调花道则》 , 返回时用《本调出股则》 。 闹秧歌时用《出对则》《柳青娘》等 。 场合不同 , 采用的调式也不同 , 上午本调 , 中午凡调 , 晚上夹调 。 由于调式的变化 , 演奏出的情感、效果截然不同 。 在演奏特色上 , 主要有“腮震音”“气哄音”与“死曲活吹”等技巧 。 此外还有打击乐中的传统鼓点“合愣则”“小得胜”的应用 , 使临县大唢呐更具独特的艺术魅力 。
临县大唢呐历史久远 , 与当地民俗长期融合 , 有了显著的地方特征 。
200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201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领略独特魅力 守望精神家园 抚摸非遗历经沧桑的时代温度——非遗之美】现有省级传承人2名 , 市级传承人1名 。
岚县面塑
岚县面塑是岚县群众在节庆活动和婚丧事宜中寄托祈福纳祥、尽善尽孝 , 表达情感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 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 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岚城供会是当地群众以面塑为表现手法 , 纪念先贤 , 追求真善美的民俗文化活动 , 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为了进一步传承保护这两项晋西北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和艺术瑰宝 , 面塑艺术向产业化转型 ,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在岚城镇城内村举办岚县面塑文化艺术节 。
交城滩羊皮鞣制技艺
“交城滩羊皮” , 是指交城县进行加工鞣制的名贵裘皮品种时 , 采用的一套独特的鞣制工艺 , 它取材于我国陕甘宁青区域的戈壁滩的“滩羊”生皮 。 交城“滩羊皮”毛质细润轻柔、玉白如雪、毛穗九弯 , 如水纹波涌精美绝伦 , 是制作冬装、毛毯、披肩、围脖、毛衫的高级原料 。 交城滩羊皮鞣制工艺起源于明代中期 , 历经400余年而品质不改 。 清中期 , 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盛行欧美市场 , 被称为中华绝技 。 2007年交城滩羊皮鞣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品种之一 , 属羊尾脂、粗毛型 。 裘皮用绵羊品种 , 在世界裘皮中独树一帜 。 有二毛、沙毛之分 , 毛色有纯白、纯黑、浅褐、杂毛几种 , 多为纯白色 。 通常制袭用“二毛皮” 。 二毛皮是由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 , 采用化学制剂和先进工艺精制而成的 。 毛质细润轻柔、洁白如雪、光泽如玉 , 毛穗自然弯曲 , 有的多达九道 , 故有“九道弯”之称 。 若轻轻一抖犹如风摆花穗 , 又好似水纹波浪 。 用二毛皮制作的男女冬装 , 既轻柔暖和 , 又美观大方 , 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 滩羊毛纤维细长均匀 , 绒毛轻柔蓬松 , 富有弹性 , 也是制作毛毯、披肩围脖、毛衫等的高级原料 。 宁夏产的羊绒服装、提花毛毯 , 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