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寒露,在诗词中感受凉凉的秋意,赏析范仲淹的千古名篇《苏幕遮》

牵一缕乡愁,追一抹情思,赏析范仲淹的千古名篇《苏幕遮》
连续几天的雨,让深秋更添寒冷,我们似乎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
深秋,又被人称为“金秋”,这不仅是因为秋天菊花开,叶子变黄,满目都是金黄色。更多的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其中,金对应着秋天,所以金秋又是秋天的代称。金秋时节,百千滋味,一首深秋诗词,伴我们行走在尺寸年华间。一起欣赏范仲淹经典诗词《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秋景!寒露,在诗词中感受凉凉的秋意,赏析范仲淹的千古名篇《苏幕遮》
文章插图

“伤春悲秋”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情结,尤其是男子在秋天更容易悲秋。面对萧瑟的秋景而感伤,最初悲秋的说法出自楚辞“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刘禹锡也写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句子流传。尤其是羁旅在外,功名无成,又胸怀抱负的人,悲秋的情绪会更加强烈。但是范仲淹的这首词,虽然也有悲秋的情绪,但是画面却色彩斑斓,清澄明净,在悲秋中又有一份寥廓。
开篇用蓝天、白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等秋天常用的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景图。视线由上而下,由近及远。抬头望,碧蓝的天空,白云在缓缓地流动,低头瞧,地上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远观秋景连绵无边,天接水,水连天。开头的四句一句一景,层次分明。“碧云天,黄叶地”寂寥且悲壮,成为经典。


秋景!寒露,在诗词中感受凉凉的秋意,赏析范仲淹的千古名篇《苏幕遮》
文章插图

在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中,王实甫化用为“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惆怅中追忆旧日温馨的时光。“波上寒烟翠”一句。烟本来是白色的,但是因为上有蓝天,下有碧波,这白色的烟雾呈现的和水天是同一个颜色,正是“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这样开阔的景色中,人容易将目光停留在无穷远处。读到这里读者了然,这是作者一个人在凝神伫望。
在伫望中,目光越来越远,感触越来越深。由山引出斜阳。由斜阳引出芳草,在越多的感触中,得出“芳草无情”的感慨。因为芳草延伸很远,没有边际,给人的感觉比斜阳更远,斜阳可见,“芳草”却不可见,这里的芳草暗指家乡。一个“更”字加重了语气,含着很深的感情。


秋景!寒露,在诗词中感受凉凉的秋意,赏析范仲淹的千古名篇《苏幕遮》
文章插图

上片五句,描绘了一片萧瑟秋景的映衬下,一个人遥望家乡方向的生活图景。
范仲淹在写这首词的时候, 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长年的羁旅生涯,傍晚暮色四合的时候,思乡之情在胸中升腾起来,下片直抒胸臆,写思乡之情。
“黯乡魂”,心情是黯然的,因为思念家乡所以黯然神伤。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千古名篇《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显然此时“江郎”尚未才尽)这句与下句“追旅思”紧紧相连,撇不开羁旅的愁思和这种黯然的情绪二者互相影响,互相纠缠,真让人无计可以消除。


秋景!寒露,在诗词中感受凉凉的秋意,赏析范仲淹的千古名篇《苏幕遮》
文章插图

在狼烟四起的边塞,鸿雁传书都困难,这种思乡之情真的就无法排解吗?并不是,“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到了晚上,做梦回到家乡,思乡之苦得以安慰。从句式上看,这是倒装句,为的是节拍上的停顿。“除非”表明只有这一个办法,别无他计。但是天涯孤旅,好梦难得,强调乡愁还是无法排解。别说好梦了,相思之愁困扰得连入眠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