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嵊泗县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近年来,嵊泗县坚持保护第一、系统保护为原则,以人民共享、融合发展、守正创新为导向,推动“文物+”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有力推动全县文旅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物保护常态利用,构建文物保护工作格局。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对现有的文物和文献档案史料、口述资料一一做好调查征集、梳理和分析。目前,嵊泗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63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保单位的4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鸟灯塔,先后获央视《走遍中国》、《味道》节目组报道。
文物保护活化利用,破解文化遗产护用难题。建立灵活多元的保护利用机制,近年来,通过政府出资、民间自发筹资等途径,先后对洋山天后宫、全县13处摩崖石刻、黄沙福寿宫、五龙鱼雷洞、7处民居类历史建筑等实施修缮保护,聘请专家专企把脉问诊,分类保护渔村古文化资源,建立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
【 灯塔!嵊泗县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物保护融合利用,激发文化旅游发展活力。积极探索文物资源活化利用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与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海岛公园建设相结合,打造文化和旅游IP,形成保护和发展良性循环。2021年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鸟灯塔累计接待参观游客5.31万人次。依托革命文物“红色印记”,开辟红色旅游线路4条,打造研学基地1家。
文物保护数字利用,凸显文博事业发展创意。实施文旅体公共服务大提升工程,在新建造的嵊泗博物馆以打造数字博物馆为蓝本,将收集到的文物以数字化方式转化成文博数字资源,并积极做好文物活化利用文章。同时将开设博物馆宝物免费鉴赏、展陈黄家台出土文物、“云讲解”、“云课堂”、“云观展”等服务内容,逐步建立博物馆与教育部门、社会团体等资源共享机制,切实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