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艺美院$当青春撞上“非遗”刺绣

上海工艺美院$当青春撞上“非遗”刺绣
文章插图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青年教师们(中为孔维奇)。 受访者供图
“刺绣是我人生中最美的情结,用绷布、绣架、银针、花线,绣制出一幅幅象征美好祝福的作品。一想起刺绣,我脑海里就会有绣女在窗边认真绣花的情景,内心就有无限的欢喜。”
孔维奇过去十多年的光阴都与“非遗”刺绣相连。
2008年,孔维奇考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上海工艺美院”)手工艺术学院,后在学校工艺美术研究中心非遗刺绣大师班学习。如今,她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名年轻教师。
14年过去,身份从学生转变为青年教师,孔维奇深刻地感受到,非遗刺绣不仅具有手工的温度,更在当下传递着“手工与多媒介融合”的个性表达。“刺绣凝聚着制作者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故事,更绣出每个时代人们的情感印记”。
在中国青年报社“温暖一平方”伙伴上海工艺美院,还有很多像孔维奇一样拥有“非遗青春”的年轻人。作为青年守护者和传承人,他们为古老的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饱含情感的刺绣,温暖了自己和他人
2008年8月,孔维奇进入上海工艺美院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学习。
在3年的求学时光中,孔维奇学习了中外工艺美术史、中国美术史、装饰图案、雕塑、中国画、篆刻等专业课程,并实践学习了玉雕、泥塑、琉璃、陶瓷、草编等工艺的制作流程。
在老师们的辅导下,孔维奇创作的毕业作品琉璃《凤凰》,入选首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在上海工艺美院3年的学习,为我的人生打开了一道神奇的大门。我学习了各种工艺的知识,也观赏了那些手艺人巧手慧心的作品。正是在不断学习、实践和尝试中,才发现这个专业的美好”。
结束3年基础学习后,孔维奇在毕业之际作出了一个重要选择:专攻刺绣专业。
“刚毕业时,学院建立了大师班,我看到有刺绣专业,被画册里陈水琴大师绣的作品《凝视》深深吸引,作品中那只猫咪蓝绿色水汪汪的眼睛。那么灵动传神!于是我就报了刺绣专业。”
从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毕业后,孔维奇正式开启刺绣求学之路,师从杭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水琴。
作为全国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保护品种最多的高校,以及上海唯一一所以工艺美术和非遗传承发展为专业特色的高校,上海工艺美院鼓励年轻学子在工艺美术和非遗技艺领域进行深造。
孔维奇回忆,2012年初次见到陈水琴老师时,她正在刺绣工作室给学生们示范刺绣,“看上去安静而美丽”。“2012年,她已经从事刺绣五十多年了。我看到那些比发丝还细的丝线,被她很轻松地穿进绣花针里,不由心生敬佩。她绣出来的线条,整齐流畅,针脚干净,丝线亮洁。而且你在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丝线不同的光泽质感,精美而生动。”
孔维奇说,当时陈水琴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个自己绣制的小样。“一幅是绛红色的花树图案,由别针和包梗绣针法绣出;一幅是木梳套针法绣出的一朵粉色牡丹花;还有一幅是打籽绣、齐针、木梳套针法绣出的《喜上眉梢》。”
孔维奇和其他同学对老师创作的精美绣品爱不释手。“陈老师和我们说,好的绣品要具备‘精、细、雅、洁’的特点。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开始学刺绣。”
从学习刺绣的第一天起,孔维奇从内心就深深感受到:学习刺绣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正如陈水琴老师所说,学习刺绣,能让人静下心来,“把心绣上”。“那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作品,因为带着自己的情感,所以能让遇见它的人备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