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线|以两条线展开剧情,从多个视角去看事情本身,李安究竟想表达什么( 二 )


文章图片

成功的人物设置
这部影片中 , 李安把人物拍得很细 , 这也是这部电影最为成功之处 。
在影片中 , 比利·林恩的人物设计是有根据的 , 并非是一个随意设置的主角人物 , 他在立场上的游离与他的行为方式是一致的:在国歌声中泪流满面的同时却幢憬着与女孩的亲密接触 , 入伍动机的可疑 , 对士兵身份的怀疑、犹像、距离感成为不盲从的行为基础 。 没有同伴们坚定 , 是因为他本身的经历和精神负担更多 。 他虽然一直跟大家坐在一起 , 但实际上无法从集体中获得力量 。
两条线|以两条线展开剧情,从多个视角去看事情本身,李安究竟想表达什么
文章图片

很多不同的目光在“看”
影片中充斥着各种无序的视点 , 这有利于让我们搞清楚不同阶层的观看与看法 。
首先 , 镜头扮演了记录者的角色 。 拥有事件目击者和旁观者双重身份的比利·林恩和B班 , 审视了他们在这场秀中的位置 , 好奇的民众构筑起无序、散落的旁观者的视点 , 像比利·林恩家人的视线 , 啦啦队的视线 , 石油商的视线 , 采访人员的视线 , 球场工人的视线 , 等等 。
两条线|以两条线展开剧情,从多个视角去看事情本身,李安究竟想表达什么
文章图片

然后 , 观众又构成了第四种目光 , 即置身于影片之外的角度 。 在这里 , 亲历事件的目击者与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这两种观看方式的情感投入是完全不对等的 。
正是这不对等的并置 , 构筑起了影片的反思空间 。 当民族的盲目热情与实际疏离并置 , 战场的冷清残酷与球场的热闹喧嚣并置时 , 事实上也就是把人、意识形态、伦理、情感等元素搅和在了一起 。 人们对战争英雄的叶公好龙并未经过戏剧化的处理 , 它没有必然性 , 所有的元素都是偶然发生的 , 而正是这种偶然的反应才更真实 , 更凸显出整个事件的荒谬和无意义 。
两条线|以两条线展开剧情,从多个视角去看事情本身,李安究竟想表达什么
文章图片

生活就是如此 , 大兵们很棒 , 但他们并不是最重要的 , 人们只是做了日常生活中会做的事 。
结语: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相比另一部作品《全金属外壳》中的反战呐喊 , 李安的表达温和含蓄到不痛不痒 。 人们心底对战争杀戮的恐惧和反感 , 只不过是石油商和大兵们不太投机的一段对话 , 只不过是采访人员们听到士兵中有人酷爱杀伐时的一片沉默 。 也许这并不是李安最好的电影 , 但它有温度 , 也有真诚 , 值得一看 。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 , 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 ,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