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明!毛泽东书法汉字结体六法之一“侧倾法”


不 对 称 之 美
——谈毛泽东书法汉字结体艺术特点
李奕明!毛泽东书法汉字结体六法之一“侧倾法”
文章插图

李奕明
“结体”又称结字。中国汉字是由31种笔画构成的。把这些不同的笔画根据需要组织起来,并进行适当搭配、排列、组合,就是“结体”。如果把笔画比作砖瓦,结体就好比用砖瓦盖成的房子。砖瓦的形状差不多,但盖出的房子却是千姿百态的。这种差别反映出的实质,就是艺术。如同用砖瓦盖房一样,我们在进行书法时,也要善于运用和处理汉字笔画的搭配,使之适宜、得体、匀美。这是每一个书家必须研究的一门艺术。
一个高明的书家,面对约定俗成的文字,在书写时能够大胆制造矛盾,又能从容地平衡这个矛盾,精心设计出个性强烈、面貌清新的汉字造型来,才是对书法结体的创造和发展。
【 李奕明!毛泽东书法汉字结体六法之一“侧倾法”】毛泽东历来重视创新。他不喜欢循规蹈矩,反对平庸,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平常人想不到又不敢做的事。在书法结体上,也是别具匠心,旗树一帜。他写字,常常打破对称格局,在不对称中追求艺术之美。构想独特、运笔大气、夸张出奇、险峻挺拔。无论俯仰伸缩,皆错落有致,令人称绝!
笔者多年研临毛泽东书法,从中悟出以下6种结体方法:

一,侧倾法。侧倾,是毛泽东结体的一个重要特征。他写出的字,大多右耸左展,呈左斜态势。就好像把一个方方正正的字,故意拉成斜倾的菱形。这种倾向,在他早期的书法作品中,就已经可以看到端倪。如1915年写的《十六字铭》中的“五”、“七”、“以”、“在”等字。特别是“在”字更为明显,一横向上扬,交叉的那一撇向左拉得很长,使字的重心向左移。
李奕明!毛泽东书法汉字结体六法之一“侧倾法”
文章插图

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字型归正。30年代末期,他的字有过一段向右斜的探索。如1937年1月30日《致徐特立》的信,1937年10月10日《致雷经天》的信。字体都是明显地往右斜。我们来看他1940年《为儿童节的题词》:“天天向上”。两个“天”字的写法基本一样,左边的一撇稍短,右边的一捺先是长长往右下方一按,然后重重地斜上一挑,使字的重心明显偏向右边。
李奕明!毛泽东书法汉字结体六法之一“侧倾法”
文章插图
向左斜的开始时间应该是在1942年前后,这一点,我们从以下两幅作品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一封是1941年1月31日《致毛岸英、毛岸青》的信,字体是右斜,如:“清”、“前”、“片”、“相”、“的”等。另一幅是1942年4月17日《致欧阳山、草明》的信,字体就明显地呈左斜态势如:“草”、“同”、“问”、“最”、“敬”等,而且这种左斜一直延续到建国前夕。
李奕明!毛泽东书法汉字结体六法之一“侧倾法”
文章插图

李奕明!毛泽东书法汉字结体六法之一“侧倾法”
文章插图

建国后毛泽东的字开始归正,但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仍然可以找到左斜的笔迹。我们还是来看看毛泽东对“天”字的写法。1961年毛泽东书写的《清平乐.六盘山》中,起笔的一个“天”字,头上两笔跟过去写法是一样的,都是斜笔向上,不同的是后边两笔的写法,左边的一撇向下拉得很长,伸出了格子,笔尾顺着弧度微微向上翘起,右边的一捺,鹅头起笔,行笔很短,就将笔锋挑起。这是个比较典型的左斜式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