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凯:首先要认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 香港一般人知道的传统 , 只是最朴素、基础的部分 , 不足以实现文化复兴和创新 。 人文学者不应一心只想着在国际上发表论文 , 以西方思维标准来评定中国文化艺术的方向 。 西方文化艺术的精粹应成为我们的借鉴和可以吸收的养料 , 为我所用 , 而不是倒过来 , 一切模仿西方 , 亦步亦趋 。
生活在香港 , 就要利用好这个机遇 , 以自身角度发挥所长 , 融合东西文化 , 创造出新的东西来 。 具体而言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 , 应尽其所能 , 添一块砖、加一片瓦 。 其他领域的精英也要心怀人类的前景 , 努力从历史的长远角度 , 广泛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 投入自身的专长领域 。 特区政府也应有更宽广的心态和长远的眼光 , 时常思考文化艺术发展问题 , 并为此提供更好的环境和资源 。 (完)
本文图片
香港街头的有轨电车 。 中新社采访人员 李志华摄
受访者简介:
本文图片
郑培凯 , 山东日照人 , 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 , 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 。 在美国留学期间 , 主要钻研明代以后的历史 , 比较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 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佩斯大学、台湾大学等 。 1998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创办中国文化中心 , 并担任中心主任及教授 。 同时兼任香港艺术发展局、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顾问、民政事务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委员、港台文化合作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文化客座教授、逢甲大学特约讲座教授等职 。
郑培凯研究范畴包括中国文化意识史 , 涉及艺术思维、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评论与文化思维的关系和文化美学等 。 文艺创作以现代诗及散文为主 。 现今主要负责的研究专案有:二十世纪昆曲传承、陶瓷下西洋、茶与中国文化、经典翻译与文化思维等 。
- 枣庄|争创开门红 | 我市赴枣庄开展东西劳务协作对接活动
- 财富@一位高僧说:身上几个东西异于常人,是大富大贵的命
- 观众|古代东西文明玻璃艺术在清华艺博“异彩纷呈”
- 美学$东西问丨潘知常:全球化浪潮下的东西审美,可否走向“美美与共”?
- 美学|东西问丨潘知常:全球化浪潮下的东西审美,可否走向“美美与共”?
- 中华传统文化$东西问丨郑培凯:荟萃东西文化的香港,如何兼容并蓄发挥软实力?
- 佛教@东西问丨郑炳林:为何四大文化体系能在中国敦煌互融共生?
- 黛玉@北静王两次送给贾宝玉东西,宝玉都转送给了林黛玉, 有什么含义
- 九天玄女#奇门遁甲是什么东西?奇门遁甲是怎么来的?
- 灯会|元宵节为什么离不开一个“闹”字? | 东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