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ng#1935年毛主席作一首《念奴娇》,2006年一同济副教授因无知出洋相( 二 )


“常凯申注定会失败”。其实“Chiang kai shek”是英国流行的韦氏拼音法对人名的拼写,不能按照表面的读音去直接音译。比如我们经常在各种国际大型汇演的开幕式上经常听见发言人将“北京”读作“Peking”而不是“Bei Jing”,这其中的发音诧异就是英国的韦氏拼音法造成的。
因此“Chiang kai shek”并非什么“常凯申”,而是“蒋介石”。此事一出立即引发了当年学术界的热议,清华大学以及出版这个书籍的出版社也成为了热点的靶心,网友纷纷表示这件事是学术界的耻辱,学校和出版社都应该谨慎检讨。因为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学术界不严谨的浮躁之风,如果不加以管制恐怕会埋下不正之风的祸根。
chiang#1935年毛主席作一首《念奴娇》,2006年一同济副教授因无知出洋相
文章插图
这就是“常凯申”这个梗的来源,不得不说王奇的“常凯申”和陆兴华的“诗人昆仑”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啊。著名作家马伯庸得知此事后率先发表感想,直言陆兴华的此番言论可以与当年的“常凯申”事件巧妙匹配。随后陆兴华发微博反驳马伯庸,虽然也做出了回应,但答非所问,并没有直接解释出个所以然,并拒绝采访人员的采访。
除了马伯庸以外,著名翻译家林少华等人也表示这种学术错误简直无法理解或容忍,若果说当下不了解文学历史的年轻人不知道也就罢了,作为一个副教授级别的名校知识分子,连毛泽东的诗词都捋不清楚,那就太不应该了。
chiang#1935年毛主席作一首《念奴娇》,2006年一同济副教授因无知出洋相
文章插图
浮躁之风不可兴,谨慎持重才是学术界该有的态度陆兴华作为一个学者,态度和能力肯定是其中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而且作为中国人,就算是那篇德国人的著作内容出现了什么差错,或者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有什么误会,也不至于查无此诗吧。
作为一名研究学者,应该以谨慎、严肃、钻研的态度去发表每一句言论,每一部著作。在研究领域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应该有凭有据,深入调查以后再说出来,而不是草率地做出结论。如果每个研究者都像陆兴华这样不认真,那么全国的学术界迟早要被这种浮躁之风所带偏。
chiang#1935年毛主席作一首《念奴娇》,2006年一同济副教授因无知出洋相
文章插图
更何况,陆兴华不是一般的老师,而是百年名校的副教授,他的错误不仅会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群嘲,更会损害学校的名声,辜负学生的信任。


这番“诗人昆仑”的闹剧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检讨和反省,更给其他人带来了警示。人不管处于什么身份地位都要始终保持学习态度,这世上终有自己不懂的领域,切忌盲目自信,否则会因为无知闹出不可料想的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