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红楼梦:作者暗示林黛玉和宝玉早有婚约!林如海比贾母还精明算计
《红楼梦》虽然只有八十回,但通过判词我们可知:黛玉泪尽早逝,宝钗嫁给宝玉!很多读者因为宝黛不能结合意难平。
其实书中很多细节暗示和情节设计表明:贾宝玉和林黛玉早有“木石前盟”的婚约,八十回后很可能订过婚!薛宝钗只是续弦。
贾母为首支持,贾政对林黛玉认可欣赏,王熙凤日常打趣黛玉像妯娌相处,就连贾琏的小厮兴儿也知道宝二爷的妻子必然是林姑娘无疑……古代大家闺秀的名节头等重要,如果没有婚姻倾向,长辈不会撮合,中下层的人也断然不敢随便带节奏。
文章插图
宝黛婚事可能早有契约,“木石前盟”还是林家占主导地位
绛珠仙子化身林黛玉降落凡尘还泪,在她三岁那年,茫茫大士化身癞头和尚来看望,说要度化她出家,其实就是来给黛玉的一生下预言的。
和尚说:“既舍不得他,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林如海不舍得把黛玉舍入空门,但是他未必没把这话放在心上,否则他都不可能让和尚进门,说这些“疯话”了。
所以,当贾敏过世之后,林如海一开始并没有打算送黛玉进贾府去。
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遂又将辞馆别图。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
这段说得很清楚,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读书”,特意把贾雨村留下了。贾敏过世之后,林黛玉一边守孝一边跟着贾雨村读书,但是因为思念母亲哀伤过度,生病了所以贾雨村才又放假出来闲逛。
那么为啥林如海又突然改变主意,安排黛玉进京投奔贾母了呢?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林如海无心续弦,林黛玉作为大家闺秀没有身份高的女性长辈教养,以后会影响婚嫁。
但这绝不是主要原因,林家是勋贵之后,书香门第,也有许多教养嬷嬷,黛玉的家风家教都是有保障的。古代像林如海这样的官宦鳏夫老父亲教养女儿的案例不在少数,长大后也是知书达理,照样匹配名门,谈婚论嫁,并不会怎么掉价。
比如《十二楼》中的詹乡绅,女儿娴娴自幼丧母,都是养娘抚育。“詹公不肯轻易许配,因有儿子在朝,要他在仕籍里面选一个青年未娶的,好等女儿受现成封诰。”
《怜香伴》中的曹进士,也是早年丧妻,独自抚养女儿曹语花,找女婿的时候也是心气很高,千挑万选才选中了二甲进士石坚。
那么,林如海安排林黛玉进京城投奔贾母,就必然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对于一个中年丧妻,身子骨不太好,又爱女如命的老父亲来说,实在没什么比给林黛玉安排未来的人生更重要了。
贾母专门派了大船和仆妇丫鬟千里迢迢来接林黛玉,就是势在必得的样子。显然她是早跟林如海达成了协议,很可能是这样的:贾母收养林黛玉,将来让她嫁给宝玉为妻,延续贾府和林家的姻亲关系。
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木是林黛玉,石是贾宝玉,前盟是相对后来的金玉良缘而言的,说明宝黛的婚约在先。
而且是“木石”而不是“石木”,说明林家在这桩婚事中占据上风和主动地位,宝玉才是被选择的那一个。
文章插图
林如海完全没有理由拒绝这桩婚事,不仅是贾府需要林如海在朝廷中的助益,林如海也需要贾府的人脉支持,他再续弦,未必能找到比贾府更好的岳家,对他的事业没帮助。
- 八人#红楼梦:袭人主动地向宝玉索要名分,不料却碰了一鼻子灰
- 婢女&红楼梦中,晴雯不过是一个婢女,为何能养出两根葱管一样的指甲?
- 贾府!红楼梦:黛玉初来贾府就撒了一个谎,那是贾母给她上的人生第一课
- 红楼梦@贾宝玉写诗作文的水平怎么样 宝玉不读书其实是个弥天大谎!
- 都挺好&他饰演87版《红楼梦》中的柳湘莲面如秋月,本是宝玉的第一人选!
- 组诗@激情时刻(组诗)
- 光影!光影行星斜挎包:城市通勤必备
- 魏泽怀|湖北武汉.魏泽怀诗词精选
- 书房@红楼梦:为何刘姥姥只夸书房不夸黛玉?你看她发现了黛玉什么秘密
- 探春@红楼梦:看似憋屈愚蠢的赵姨娘,才是被读者严重低估的宅斗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