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评展|小汉斯·荷尔拜因:逃离“图片”,捕捉肖像

德国画家小汉斯·霍尔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 1497或1498—1543)是德国画家 , 欧洲北方文艺复兴时代的代表 。 亨利八世时期的伦敦人肖像是荷尔拜因最著名的成就 , 也是纽约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的新展“荷尔拜因:肖像捕捉”(Holbein: Capturing Character)的核心 。 这是美国的首个荷尔拜因大型展览 , 从早年在巴塞尔制作宗教偶像的肖像 , 到前往英国成为宫廷画家 , 展览横跨其整个艺术生涯 , 呈现他在技术上的精湛以及对于人物个性的捕捉 。
如果没人买单的话 , 艺术创作便也没有太大的价值 。 就在约五个世纪前 , 1529年2月 , 小汉斯·荷尔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目睹了巴塞尔市民占领教堂 , 破坏雕像和十字架 , 将祭坛装饰物扔在燃烧的柴堆上 。 这被成为“图片风暴” , 是一场抵制宗教图像、打破旧习的暴乱 , 彼时横扫瑞士和北欧——而在遭到损坏的艺术作品中 , 就有荷尔拜因自己的《最后的晚餐》 。 无论这位德国艺术家对于宗教改革(Reformation)有怎样的想法 , 他都明白这种激进的传道对于瑞士艺术市场来说是个坏消息 。
伊拉斯|评展|小汉斯·荷尔拜因:逃离“图片”,捕捉肖像
文章图片

《一位韦迪家族的成员》 小汉斯·霍尔拜因 1533
事情越来越糟 , 于是荷尔拜因在1532年时离开巴塞尔 , 前往伦敦 。 十年前他曾在当地的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宅邸中居住 。 如今 , 莫尔倒台 , 而荷尔拜因在富裕的德国贸易商之间找到了新的客户 , 他们在泰晤士河上有自己的经济特区 。 他的第一件委任作品是为一名叫韦迪(Wedigh)的科隆商人画肖像 。 在荷尔拜因的画中 , 透明的蓝色作为背景 , 韦迪身着重重的黑色斗篷 , 戴着同样材质的贝雷帽 。 他的左手拿着一副棕黄色的皮手套 , 那只手上还有一枚小小的图章戒指 , 上面印着他家的纹章:三片柳叶被V形线条切割开来 。
荷尔拜因将这幅肖像削减至最少的元素:没有展现博学的象征 , 没有丰富的背景 , 没有繁复的装饰 。 但是看看韦迪的眼睛:画中右边的眼睛要更大一点而右边的眉毛也略微拱起 。 在这个图像政治的新时代 , 荷尔拜因带来了一种新的绘画形式:放大的眼睛提供了任何的装饰或镀金树叶都无法传递的东西:这幅平面的绘画展现了一个人的神秘感 , 这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制造的 , 但是它就来自这个世界 。
亨利八世时期的伦敦人肖像一直是小汉斯·荷尔拜因(1497或1498—1543)最著名的成就 , 它们也是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的新展“荷尔拜因:捕捉性格”(Holbein: Capturing Character)的核心 , 这也是这位都市大师的首场大型展览 。 展览首次亮相于洛杉矶的盖蒂博物馆 , 而此次亮相有不少不同 。 这些画作罕见又珍贵 , 并且相当脆弱;几幅重要作品原本计划借展给纽约和洛杉矶两地 , 但是最终并未实现 , 还有一些荷尔拜因作品因为疫情管制而无法抵达 。
伊拉斯|评展|小汉斯·荷尔拜因:逃离“图片”,捕捉肖像
文章图片

《托马斯·莫尔》 荷尔拜因 1527
摩根展出了来自弗里克收藏(Frick Collection)的托马斯·莫尔肖像 , 而洛杉矶则展出了弗里克收藏的托马斯·克伦威尔(Thomas Cromwell)肖像;这两幅画和其他一些荷尔拜因作品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都未曾展出 。 巴塞尔艺术博物馆(The Kunstmuseum Basel)送来了一幅伊拉斯谟(Erasmus)的小幅圆形肖像 , 他是荷尔拜因在这座瑞士城市的移民伙伴 , 但是博物馆没有送来大幅的伊拉斯谟 , 也没有送来至今仍令人震惊的《坟墓里死去的耶稣之躯》(The Body of The Dead Christ in The Tomb) 。 巴黎卢浮宫拥有一幅保守吹捧的克莱沃的安娜(Anne of Cleves)画像 , 她是亨利八世的第四任妻子 , 这场婚姻最终以灾难收场 , 而卢浮宫最终也没能送来一幅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