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用爆笑喜剧,解构电影与片场

改编自三谷幸喜《魔幻时刻》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 可能会是春节档口碑“逆转”的影片 。 起初 , 大家疑虑的理由是:原版过于经典 , 甚至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最佳迷影喜剧 , 本土化改编 , 真的能成功吗?
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影院 , 得出结论:这部电影并没有浪费原版的IP , 甚至有几段戏改得更加好笑 。
在尊重主线、没有魔改的前提下 ,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在剧情线索和笑点上都做出了对应的本土化设计 , 并且简化了角色关系 , 笑果是成功的、密集的 。 只能说 , 有质量的翻拍 , 同样需要在很多细节处下功夫 。
现实|《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用爆笑喜剧,解构电影与片场
文章图片

戏里戏外 , 《杀手》都设置了电影与片场的双重情境 , 表现出电影与片场之间互文性的兼容特征 。
在片中 , 它讲述的故事是:一个潦倒的群众演员魏成功(魏翔饰) , 在阴差阳错间得到了女明星米兰(马丽饰)的“赏识” , 被邀请出演一部“非常规拍摄”的新片的男主角杀手卡尔 。
但实际上 , 这个非常规的“片场”从一开始就是个骗局 。 看似与自己演对手戏的黑帮老大哈维哥实际上是真老大 , 而老大的手下吉米也暗藏鬼胎 。 在危机四伏的阴谋下 , 这个虚构的片场闯入了假戏真做的现实当中 。
而当最后一幕结束之时 , 镜头突然间拉远 , 展现出了绿幕的背景 。 原先的小镇布景与码头景象 , 原来都置身于摄影棚之中 。 硕大的摄影机置身在演员面前 。
饰演魏成功的魏翔感慨万千 。 在这个“片场套片场套片场”的“片场套娃”里 , 他述说着自己与电影主创的“三年之约” 。 情到深处 , 不由自主地哭了出来 。
现实|《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用爆笑喜剧,解构电影与片场
文章图片

以此而言 , 除了是一部实打实爆笑的贺岁喜剧 , 《杀手》还有它作为“元电影”与“半自传电影”的一面 。
所谓“元电影” , 指的是本片是关于拍摄电影的电影、解构电影的电影 。 它反射了电影自身的制作过程 , 并且致敬了大量影片 , 比如《教父》、《雨中曲》、镖客三部曲 。
而所谓的“半自传电影” , 则是指魏翔在戏里角色与戏外遭遇的合二为一 。 自2005年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 , 他从影23年 , 积累了大量龙套角色的经历 , 才等到这次春节档电影男主角的机会 , 来证明自己 。 这对于魏翔而言 , 付出了不知道多少的奋斗和努力 。 即使受尽冷眼 , 但他仍要抓住每一次细小的机会 。
通过对电影与片场之间关系的反复呈现 , 《杀手》最终解构了二者的关系 。
在第一个层面上 , 它是片场本身的套层结构 。 通过片场中的指涉性互文 , 电影将小镇场景中的生活与好莱坞黄金年代的电影世界打通 , 串联出一个就算是意大利黑帮割据 , 都丝毫不显得跳戏的“现实与片场”混合物 。 而小镇里多次出现的港口 , 也与好莱坞犯罪片中芝加哥的港口相似 。
在第二个层面上 , 它是现实与虚构的对峙与融汇 。 魏翔戏内角色与戏外身份、经历的互文 , 进一步让这层解构关系落地 。 正如许冠杰在《天才白痴梦》中所唱到的:“人皆寻梦 , 梦里不分西东 , 片刻春风得意 , 未知景物朦胧 。 人生如梦 , 梦里辗转吉凶 , 寻乐不堪苦困 , 未识苦与乐同 。 ”这段被本片征引了两次的歌词 , 倾诉出了“风景只在想象当中”的创作感悟 。 这是令人在观影前没有想到的 。
现实|《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用爆笑喜剧,解构电影与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