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时代青年的选择:72年前,我们做到了,如今,我们同样做到了!

对大部分观众来说 , 在没有剧透、对电影故事内容无法足够了解的情况下 , 走进电影院的基本需求 , 就是想追求一种在手机与电视上都无法感受到的视听刺激 , 大银幕上大场面及恢弘特效带来的冲击 , 是在视频网站观影怎么都无法替代的 。
从这一点来说 , 《长津湖之水门桥》符合需求 。
去年十一档期第一部《长津湖》上映时 , 就创下了诸多记录 。 制作规模、投资规模、拍摄时间跨度、动用的演职人员数量都创下了中国影史之最 。 它的大视角、大制作及大篇幅 , 直接拉高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准 。
志愿军|时代青年的选择:72年前,我们做到了,如今,我们同样做到了!
文章图片

《长津湖之水门桥》是电影《长津湖》的续集 , 讲述的是“三炸水门桥”这段真实的历史 。 七连战士们在美陆战一师撤退路线上的咽喉之处——水门桥阻击敌军 , 七连故事迎来“大结局” 。
《水门桥》比起前作 , 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升级 。
首先是在观影体验上 。
看第一部《长津湖》时 , 是三个小时的片长 。
志愿军|时代青年的选择:72年前,我们做到了,如今,我们同样做到了!
文章图片

《水门桥》的片长精简到了两个小时多一点 , 故事从微观视角出发 , 聚焦于“三炸水门桥” , 所以比起第一部的纪录片式全景记录 , 这一部的主线更明确 , 情节更紧凑 , 观影体验自然也就更好 。
其次是在战斗场面上的升级 。
真实历史中的水门桥非常特殊 。 它并不是大家常看到的那种连接两岸的桥梁 , 而是在崖壁上的一条半悬空通道 , 也是美军撤往兴南港的重要通道 。
志愿军|时代青年的选择:72年前,我们做到了,如今,我们同样做到了!
文章图片

资料图
片方坚持不用一秒的资料镜头 , 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重现水门桥经典的战斗场面 , 《水门桥》的制作体量是空前绝后的 。 片方在采访中说 , 拍摄现场动辄几百、上千人 , 有的时候算上工作人员有六七千个人在现场 , 每天收工都像大工厂下班 , 甚至片场还会发生“堵车”的情况 。
到第二天 , 剧组就会安排一条新路 , 把道路都变成单行线 , 规划好进出路线、大车小车分别走哪条路 , 俨然一个小镇 。
这样工业化体系颇高的大阵仗 , 造就了《水门桥》里视觉冲击力颇高的战争场面:
暴雪与烈火的对比;
志愿军|时代青年的选择:72年前,我们做到了,如今,我们同样做到了!
文章图片

轰炸枪战的视听刺激;
志愿军|时代青年的选择:72年前,我们做到了,如今,我们同样做到了!
文章图片

志愿军与美军的人海群战;
每一幕 , 都让人心潮澎湃 。
志愿军|时代青年的选择:72年前,我们做到了,如今,我们同样做到了!
文章图片

绝不马虎的特效大场面 , 是今年春节档的独一份 。 所以 , 从视听享受的层面来说 , 《长津湖之水门桥》也是妥妥值回票价的 。
为了还原志愿军战士们身着单衣 , 在异常寒冷的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 , 影片中许多拍摄场景是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中完成的 。
志愿军|时代青年的选择:72年前,我们做到了,如今,我们同样做到了!
文章图片

为了营造真实的风雪效果 , 在片场还会用鼓风机加风加雪 。 雪片是用红薯粉做的 , 被风吹起来之后 , 很容易飘到眼睛里 , 拍完后 , 需要立刻用眼药水把它冲出去 。
一贯很能吃苦的吴京谈起拍了三四个月夜戏的《水门桥》 , 都有些受不了 。 第一天进组气温就是零下31度 , 吴京说:“ 风炮吹得我们浑身发冷 , 眼泪止不住地流 , 但还要强睁眼 。 真的是拍一条就想跑 , 可是拍完还要继续埋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