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熙先生:为什么某些人能力不如你,在社会上却比你更成功?

宗熙先生:为什么某些人能力不如你,在社会上却比你更成功?

文章图片

宗熙先生:为什么某些人能力不如你,在社会上却比你更成功?

文章图片

宗熙先生:为什么某些人能力不如你,在社会上却比你更成功?

文章图片

宗熙先生:为什么某些人能力不如你,在社会上却比你更成功?

文章图片

宗熙先生:为什么某些人能力不如你,在社会上却比你更成功?

文章图片

宗熙先生:为什么某些人能力不如你,在社会上却比你更成功?

文章图片

宗熙先生:为什么某些人能力不如你,在社会上却比你更成功?

文章图片


一、前言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这句话来自于某文学名著 , 主要指的是婚姻和家庭 , 但是 , 如果我们把这句话适当地修改一下 , 同样适用于很多其它领域 。
比如 , 把“幸福的”换成“成功的” , 把“家庭”换成“人” , 我们就可以得到下面这样一句话: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 , 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原因 。
“成功的人”很好理解 , 他们有很多共同特征 , 比如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社会地位 , 拥有很高的荣誉 , 还拥有很多的金钱和财富等等 , 是大家羡慕学习的榜样 。

而“不成功的人”则正好相反 , 可能人品非常正 , 素质非常高 , 也非常勤奋努力 , 但是事业始终举步维艰、事倍功半 , 收获和付出严重不成正比 , 甚至可能生存艰难 。
对于普通人来说 , 承认自己(奋斗)“不成功” , 很失败 , 是一件很扎心和痛苦的事情 。
如果对方真的比自己能力更强 , 还稍微好接受一点 , 但现实生活中 , 某些自己非常熟悉的人 , 他的个人能力 , 比如说学历 , 资历、甚至智商各方面都不如自己 , 在社会上却比自己更成功 , 比如说更早地获得了提拔 , 赚到了更多的钱等等 ,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

普通人碰到这种事情 , 内心肯定很郁闷纠结 , 很难保持平衡 , 往往会将原因归诸于自己怀才不遇 , 没有遇到好机会、没有遇到好领导 , 甚至可能认为社会很不公正 , 对方是靠侥幸运气或者投机取巧得到的 。
对此 , 笔者要说的是:这种看法非常偏激、片面 , 而且肤浅 , 只会加剧你内心的不平衡 , 无助于突破自己的困局 。
所以 , 对于三十至四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 , 想通“为什么某些人能力不如你 , 在社会上却比你更成功?”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 本文将认真、严肃 , 而且负责地回答这个问题 , 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

需要先补充、强调一点的是:“成功”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广的概念 , 本文只讨论一个维度 , 那就是特指赚钱 , 因此这个问题将转化为“为什么某些人能力不如你 , 赚的钱却比你更多?”
二、钱的类型
赚钱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赚个人能力的钱 , 另外一种是赚时代风口的钱 。
什么是“赚个人能力的钱”?这个就相当于是上班工作 , 上一天班计一天工资 。 或者是卖菜、早点和日用品等等 , 卖一件商品赚一笔分钱 。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 , 我们的“能力”都非常有限 , 这部分收入都不高 , 整体只能大致维持日常的基本生存需求 , 是不足以让收入有大幅、质的提升的 。

三、什么是“赚时代和风口的钱”?
那么什么是“赚时代和风口的钱呢?”这个稍微有一点不好理解 , 下面笔者举一个非常浅显的例子:
比如甲和乙都是两家早餐店 , 主要卖包子、馒头、油条、水饺、馄饨和面条 。 双方的个人能力(主要是厨艺) , 食物的味道、分量和价格都差不多 , 收入也差不多 。
最近某地要举办一个音乐节 , 持续一个星期左右 , 主办方将邀请很多明星和网红参与 , 可吸引全国各地来的游客 。 由于某些原因 , 甲没有去 , 乙带了两三个人去了 , 在音乐节场地附近支了一个小摊 , 还是卖水饺、馄饨这些食物 。
结果这几天游客非常多 , 乙的生意非常火爆 , 乙这一个星期赚到的钱可能是平时两三个月的收入 , 这个就算属于“赚到了风口”的钱 。

很明显 , 乙之所以能赚到这笔钱 , 收入大幅高于甲 , 和甲的个人能力没有太大关系 , 也不是因为所做的食物更好吃 ,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抓住了“音乐节”这个风口 。
四、答案很简单
看到这里 , 再回过头来思考“为什么某些人能力不如你 , 赚的钱却比你更多?”这个问题 , 答案就非常简单了 。
原因就是:和前文故事里的乙一样 , 对方看准抓住了风口 , 并且上对了杠杆 , 从而轻松地超越了你 , ——答案真的很简单 , 一点也不复杂 , 而且非常好理解 。
五、卖伞的例子
下面笔者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你是一个卖伞的商人 , 如果想赚钱 , 你肯定要优先选择在雨水多的江南地区去卖 , 而不是去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去卖 。

西北地区市场对伞的需求较小 , 价格便宜 , 如果你把西北的伞收购上来运到江南去卖 , 那肯定能赚钱 。 相反 , 如果你把江南的伞收购上来运到西北去卖 , 那么成本高 , 售价低 , 大概率就会赔钱 。
所以 , 对于卖伞能不能赚钱这个问题 , 你的个人努力当然非常重要 , 但是 , 更关键的因素是取决于哪个地方雨水多 , 在雨水多的地方卖伞 , 就能赚钱 , 在干旱少雨的地方卖伞 , 就很难赚钱 , 甚至亏钱 。
为什么你人品非常正 , 很老实、很勤奋努力 , 但事业却始终举步维艰、事倍功半 , 收获和付出严重不成正比 , 甚至生存艰难呢?
【宗熙先生:为什么某些人能力不如你,在社会上却比你更成功?】原因就是:你现在正做的事情 , 就相当于是在干旱少雨的地方卖伞 , 无论你个人再怎么勤奋努力 , 只要长期不下雨 , 长期干旱 , 那么你的伞就卖不出去 , 你就赚不到钱 。
最本质的原因是:你“没有看准、抓对风口” , 在逆风而行 。

六、刘备是怎样成功和失败的?
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理解 , 下面笔者再举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刘备 , 从这个角度分析刘备的逆袭奋斗史 。
刘备二十八岁时还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 靠卖草鞋和草席为生 , 当时爆发了流民抗争 , 朝廷支持、动员所有的社会力量征讨 。
刘备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一个草根在体制内获得认可、晋升的绝佳机会 , 但是他非常贫穷 , 没有人力、物力来组织一支武装力量参加征讨 , 所以只能面对榜文唉声叹气 。
结果因缘际会 , 刘备结识了张飞 , 张飞是一个屠户 , 比较有钱 , 可以给刘备提供财力支持 , 而关羽武力值很高 , 打硬仗时能够冲锋陷阵 。

三人结为异姓兄弟后 , 张飞和关羽一下子就补齐了刘备的短板 。 刘备决定为朝廷征讨流民 , 这相当于是“看准、抓住了风口” , 张飞和关羽则相当于是刘备的“杠杆” , 解决了财力和军力的问题 。 这样一来 , 刘备就可以组织一支小规模的武装力量参加征讨了 。
之后 , 刘备靠着“中山靖王之后”和“皇叔”的人设 , 频繁结交、穿梭于各个军阀之间 , 逐步做大做强 , 开始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地位和话语权 , 这算是上了一个“小杠杆” , 从社会最底层跻身于准军阀 。
接下来 ,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 , 补齐了自己在政治军事战略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智囊短板 ,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杠杆” 。 后来 , 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打败了曹操 , 又得到了荆州和益州 , 每一步都是一个“中杠杆” 。
至此 , 刘备从一个草根成长逆袭为可以和曹操孙权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势力 , 最终三分天下 , 相对于刘备的出身和起点 , 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

纵观刘备的前半部分奋斗史 , 非常励志 , 归根结底 , 成功的原因就是两条:看准抓住了风口和上对了杠杆 , 对于刘备和蜀国后半部分的衰亡史 , 用这个理论同样解释得通 。
刘备伐吴和诸葛亮伐魏也相当于是在“上杠杆” , 如果刘备成功打下了东吴 , 那么他就能实力大增 , 和曹魏彻底平起平坐 , 为进一步灭魏统一全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诸葛亮伐魏也是一样 , 如果曹魏被消灭并入蜀汉 , 那么蜀汉对东吴就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 , 灭吴统一全中原只是时间问题 。

客观来看 , 最后这两步操作的大方向是对的 , 但是以当时蜀车的综合实力来看 , 时机并不成熟 , 还没有到达可以付诸行动的阶段 , 还不是“风口” 。 所以 , 诸葛亮伐魏被处处掣肘 , 各方面(尤其是后勤补给)都有严重的短板 , 漏洞百出 , 最终功败垂成 。
另外 , 这两步操作杠杆系数太高 , 风险太高 , 超出了当时蜀国的承受能力 。 因为“上杠杆”并不一定总是能取得成功 , 如果取得了成功 , 杠杆可以放大收获 , 相反如果失败了 , 杠杆也会数倍加大损失 。
七、普通人成功的秘诀
秘诀很简单 , 就是两条:看准抓住风口和上对杠杆 。
但是要注意:只有在你的综合资源(包括个人能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够得着的风口才是风口 。 不能过于消极保守 , 妄自菲薄 , 这样会错失很多良机 , 另外也不能过于好高骛远 。
另外 , 杠杆系数也不能太高 , 两至三倍是比较稳健、保险的区间 , 一定要风险可控 。 要确保如果万一失败 , 由此所导致的最坏结果一定是你可以承担的 , 还有机会再出发 。

八、普通人一定要摆脱的误区
对于指导普通人成长奋斗 , 古人留下了很多经典名句和格言 , 比如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 , 从父母和老师也这样教育我们:你一定要好好读书 , 好好努力 , 只要不断地坚持努力 , 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
这种观点不能说是错误的 , 但有很强的局限性 , 如果你的智商比较高 , 是读书的料 , 那么考上名牌大学逆袭成功 , 根本不是难事 , 对于这一部分人奉行这些奋斗准则是没有问题的 。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 资质和能力都一般 , 勤奋、努力和坚持这些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 并不充分 , 往往会事倍功半 , 普通人想成功 , 看准抓住风口和上对杠杆也非常重要 。

九、雷总奋斗的例子
普通人想成功 , 一定要看对抓住风口和上对杠杆 , 这是一句非常朴素的道理 , 其实很多人(包括名人)都说过 , 只是具体的说法略有不同而已 , 其中就包括雷总 。
雷总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过 , 自己四十岁左右的时候想通了一个道理:“成功光靠勤奋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 一定要顺势而为” 。
雷总在金山时期工作非常勤奋 , 但情况和成绩始终都非常被动 , 不理想 , 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雷总不努力吗?显然不是 , 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原因就是在当年那个外有微软激烈竞争 , 内有盗版软件猖獗的时代背景下 , 做国产办公软件就相当于是在西北卖伞 。 而雷总四十岁之后创办小米做手机 , 这是看准、抓住了智能手机将在国内普及的风口 , 相当于在江南卖伞 。
从此 , 从事倍功半变成了事半功倍 , 这就是“抓住了时代的风口”、“赚到了时代和风口的钱” 。

十、寻找属于你的“风口”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会说 , 现在大经济环境不好 , 基本上没有什么赚钱机会和风口 。
问题不能这样看 , 也不应该这么消极悲观 , “风口”有大有小 , 大的风口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 小的风口可能可以让你多赚一笔钱 。 在任何时代背景下 , 风口可能很少 , 也可能很小 , 但是完全没有的可能性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
所以 , 作为普通人想获得成功 , 勤奋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 但这还远远不够 。 还要目光敏锐 , 看准抓住属于自己的风口 , 上对杠杆 , 而那些能力不如你的人之所以能超越你 , 就是因为他们做到了这两点 。
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 欢迎读者交流 , 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