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走不出《四海》的韩寒,少年的青春没有完美告别( 四 )


全片结束后回忆起来 , 个人最遗憾的就是这段 , 想象一下:一个小镇上骑车最厉害的少年 , 刚展现几分锋芒 , 显露一点少年意气 , 很快就被真正专业的高手教训了 , 知道人外有人 , 世界还很大;从此苦练车技 , 立志告别地面飞行 , 冲击举世无双的飞跃珠江……听起来是不是一个老套而经典又有些武侠的桥段?但是在类型片或商业片里极其有效 , 只要演绎得当 , 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 沉浸其中跟随人物的命运直到电影结束 。 正面例子就是稍早之前的《雄狮少年》 , 紧抓舞狮和少年成长的主题 , 全片一气呵成 。 尽管被各种民粹自媒体抓住人物造型问题尬黑 , 但闪光的作品不是泼几把沙子、泥巴就能掩盖住的 , 如今它在豆瓣依旧获得8.3分的评价就说明了一切 。
四、絮絮叨叨的情怀与长不大的初恋
罗翔老师曾经说:要爱一个具体的人 , 不要爱一个抽象的人;要爱生活 , 不要爱生活的意义 。
这段话他引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观点 , 而我又再次复制粘贴到这里 , 当然也还是改变不了这句话隽永深刻的内涵 , 而《四海》中少年少女的恋情 , 则毫无疑问的走向了其反面 。
青年|走不出《四海》的韩寒,少年的青春没有完美告别
文章图片

如果拍摄一部青春恋爱的文艺片 , 韩式表达肯定有其趣味与真诚 , 毫无疑问;但作为游走在个人表达与商业娱乐之间的电影 , 被塞入太多内容 , 恋爱戏份成为了其中毫无悬念的败笔 , 尤其是女性人物成为了比标本还要平的标签 。
从小摊上点歌准备向女主周欢颂(刘浩存饰演)表露心声又与“哥哥”打架 , 到沙滩推车后“你知道我怎么会陷进去吗?”的韩式冷笑话 , 再到隧道里骑行时男主的画外音心声被女主“听到” , 再到被全网网友唾弃的私奔开房不会用酒店房卡的情节 , 太多太多的抒情与个人表达 , 让各种画外音絮语(可以直接删除80%以上)随意切割打乱故事节奏——韩寒已经陷入了一种旁白狂热无法自拔 。
在故事的前30分钟 , 我几乎要以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 随后立刻急转直下 , 初恋情怀的清新调调在小镇之内尚可玩味 , 在两人因为所谓犯罪莫名地私奔到广州之后 , 面对种种现实问题时的反应 , 显得如此苍白而不真实 , 一种隔岸观火、隔靴搔痒的感觉出现在观影者心中:导演你真的打过工么?这女主有性格么?(上一部这么苍白无力的爱情电影可能是刘若英那部《后来的我们》 。 对不起 , 本人已阅烂片无数)
这部分剧情从文艺到现实的转变是如此无力 , 就像兄长的死亡场景展现了昙花一现的美感随即消散 , 走出小镇的男女也如同韩寒本人一样 , 从小世界里的乐趣里走出面对真实的生活时 , 变得无比幼稚继而失语 , 以至于那个要债的黑道混混都表现得这么有人情味、憨厚可爱 。
当然 , 不能否认私奔路上风景的美丽 , 与插曲音乐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这段情节 , 那是万能青年旅店的《山雀》:

自然赠予你
树冠 微风 肩头的暴雨
片刻后生成
平衡 忠诚 不息的身体
……
她与你共存
违背 对抗 相同的命运
爱与疼痛
不觉茫茫道路长
……
如果说酒店房卡的情节 , 只是导演为了表达恋人的青涩无奈强迫让他们失智 , 就和摩托车高手需要父亲帮忙修车的bug一样 , 只是为了人设服务的话 , 那么两人在到达广州后 , 各自务工的情节 , 就显得尤为标签化 。 女主在后面的情节除了呼应前文出现的《麦琪的礼物》 , 默默打工为男主买回摩托以外 , 几乎沦为没有任何成长的工具人;在面试时被揩油、不痛不痒的调侃了几句女性求职困境、最后还在男主步行可达的距离打工端盘子 , 而此前两人在剧情中似乎显得相隔甚远 , 见面阻力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