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宜川虫坪塬遗址初探
李彦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摘要:本文对虫坪塬遗址的年代、墓地相关问题及文化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 认为虫坪塬遗址是一处集居址和墓地的小型聚落 , 其年代集中在春秋的早中期 。 遗址的文化特征和山西地区的晋系文化具有较多的相似性 , 同时还有少量的秦文化因素 , 表明其所属族群应和晋系人群有着密切联系 。
虫坪塬春秋遗址 , 位于宜川县城西南方向约10公里的丹州镇虫坪塬村 。 201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宜川县博物馆 , 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1] 。 本文试从遗址的年代、墓地埋葬习俗及文化因素等方面予以初步探讨 , 以期对遗址的内涵有所了解 , 从而有益于该区域考古学文化和社会面貌的研究 。
关键词:虫坪塬遗址 , 文化因素 , 晋系文化
本文图片
虫坪塬遗址车马坑出土的辖軎(wèi)
本文图片
虫坪塬遗址墓葬
一、遗址的年代判断
居址内出土陶器较丰富 , 多为鬲、盆、豆、罐、瓮等生活实用器 , 为年代判断提供了依据 。 其中H1出土的陶鬲H1:8形制为平折沿、束颈、腹饰扉棱 , 与天马——曲村居住址中西周晚期晚段的B型Ⅵ式鬲一致[2] 。 标本H1:1鬲为窄折沿、肩部外鼓耸起或近折的特征 , 同天马——曲村春秋早期早段的Aa型Ⅶ式联裆鬲形制接近[3] 。 陶盆多为素面 , 标本H1:24折沿 , 微鼓腹近折 , 同天马——曲村春秋早期的A型素面盆形制一致 。 罐多有领(图一 , 4、5) , 同天马——曲村春秋早期居址单位所出高领罐(图一 , 12、13)的形制类似 。 H16出土陶鬲窄折沿近平 , 束颈明显 , 肩部外鼓 , 且腹部绳纹多散乱 , 年代特征明显晚于H1内斜折沿陶鬲 。 标本H16:4(图一 , 1)形制与上马墓地周代遗存第二期的A型鬲(图一 , 9)[4]等春秋中期早段陶鬲较为一致 。 陶盆H16:6与天马——曲村居址中春秋早期晚段Ba型Ⅲ式陶盆相似[5] 。 H1内陶豆具有直口方唇、浅盘、柄细矮的特征(图一 , 2) , 比典型的西周晚期尖圆唇、柄部带箍的陶豆要晚 , 但又早于春秋中晚期开始出现并流行的高柄带盖豆 , 其年代应为春秋早期 。
本文图片
图一 虫坪塬遗址出土器物同晋、秦系器物对比图
1.虫H16:4 2.虫H1:8 3.虫H1:26 4.虫H1:22 5.虫H1:30 6.虫 H16:11 7.虫H1:2 8.虫H16:1 9.上马H14:1 10.曲村ⅠH107:12 11.曲村F13:2 12.曲村ⅠH118:63 13.曲村J7H171:13 14.曲村ⅠH119:5 15.曲村ⅠH118:6 16.曲村ⅠH119:1 17.虫 M38:4 18.虫 M48:3 19.虫 M38:1 20.虫 M8:12 21.虫 M44:4 22.虫M44:3 23.上马M5188:1 24.上马M5270:2 25.米脂张坪M M2:2 26.上马M2078:11 27.闻喜上郭89WSM3:4 28.上马M1287:17 29.虫 M44:1 30.虫 M48:2 31.宋村M3:23 32.孙家南头M139:14 33.孙家南头M138:14
据上述分析 , 虫坪塬遗址居址遗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H1为代表 , 整体年代相当于春秋早期 , 其中部分遗物似有西周晚期偏晚阶段或两周之际的特征;第二阶段以H16为典型单位 , 年代稍晚 , 大致为春秋中期的早段 。 除了典型的陶器外 , 居址内出土的骨铲(图一 , 7)、带孔石刀(图一 , 8)等也和天马——曲村同类器(图一 , 15、16)的风格一致 。
虫坪塬墓葬出土的少量陶鬲 , 整体上具有窄折沿、束颈明显、肩部耸起微外鼓或近折、肩径大于口径等特征 。 标本M48:4侈口卷沿 , 肩微鼓 , 体偏长 , 与侯马上马墓地甲种BaⅡ型陶鬲(M6069:1)形制接近[6] , 后者的年代为春秋早期的早段 。 标本M38:4(图一 , 17)扁体 , 圆鼓肩 , 瘪裆较低的形制特征同上马墓地甲种瘪裆鬲AⅡ型的M5188:1(图一 , 23)[7]类似 , 后者年代为春秋中期偏早 。 标本M44:2形制与上马墓地属乙DbⅢ式的M3071:1接近[8] , 二者年代可能大致相当 , 属于春秋中期偏早阶段 。 陶盆标本M48:3(图一 , 18)同米脂张坪春秋早期M2:2(图一 , 24)形制一样[9] , 标本M38:3和上村岭虢国墓地春秋中期的Ⅴ式盆相类 。 墓葬出土的陶豆同居址所出陶豆形制一致 。 墓葬出土铜礼器一件 , 铜鼎M8:12(图一 , 20) , 具有立耳、折沿、浅腹 , 空蹄状足的特征 , 和上马墓地甲类Aa型铜鼎(图一 , 26)[10]的形制特征相近 。 M17铜鼎口沿残片亦具有窄折沿 , 铸造粗糙 , 壁薄等时代较晚的特征 。 铜戈M44:3(图一 , 22) , 锋刃折角明显 , 呈圭首形 , 胡部变长 , 铜刀(图一 , 21)具有方首 , 弧背的特征 , 这些均与晋文化墓地同类器(图一 , 27、28)相近 , 其所属墓葬的年代应在春秋中期偏早阶段 。
- 出长安@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不同时期优秀中国画创作成就《出长安--陕西中国画作品巡展》西安开展
- 考古|陕西兰田泄湖战国墓发掘简报
- 墓葬&填补空白!山东五大考古新发现详情揭晓
- 楚国|跨越千年的古尸为伟大的发现,楚国国都为何会出现汉代墓葬(下)
- 冬奥会|相约冬奥·新春走基层|西安鼓乐亮相冬奥会“陕西主题日”
- 剪纸|陕西甘泉县:圣地延安剪纸情
- 大郎!武大郎墓葬出土,开棺后发现,原来《水浒传》是个骗局!
- 陕西|“茅奖三部曲”亮相西安话剧舞台
- |陕西一大学出土唐朝公主墓,墓中头冠让专家好奇,修复后震惊专家
- 凯欧文|全民二创冰墩墩再添新作品 非遗传承人剪纸剪出陕西分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