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黔贵大地 文化多彩(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二 )


《东汉会要》记载:“贾人不得乘车马 。 ”汉代社会等级制度严格 , 车马是官僚、贵族的专用交通工具 。 结合此铜车马的形状和工艺 , 其主人身份应为县级以上官吏 。
唐乾符三年(876年) , 太原人杨端应诏收复播州(今贵州遵义地区) , 开始了对播州的世袭统治 。 展柜里两顶金凤冠引得观众啧啧赞叹 。 金凤冠由纯金打造 , 数百颗红、蓝、绿宝石镶嵌其中 , 花团锦簇 , 精美绝伦 。 金凤冠是当地老百姓在遵义高坪杨氏墓群中发现的 , 因当时未经科学严谨的考古发掘 , 原墓主人信息已丢失 , 但从中仍可窥见播州杨氏的奢华 。
平播鼎和平播钟见证了统治播州725年的杨氏政权的覆灭 。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 为平息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 , 明军分八路进攻播州 , 杨应龙的军事要塞海龙屯被攻破 。 播州之役结束后 , 贵州巡抚郭子章为纪念其功绩铸造了平播鼎和平播钟 。 铜鼎圆形深腹 , 鼎足为兽首柱状 , 口沿面铸有“平播安黔之鼎”六个大字 。 钟上横列篆书“平播报德之钟” , 钟腹部有一周篆书铭文 , 由郭子章撰写 , 记述其接任贵州巡抚参加征讨杨应龙反叛之事 , 着重记述关帝数次托梦于他和妻子 , 故功成后铸钟、鼎置于贵阳武庙 。
饱览海洋生物化石
远古时期 , 贵州地区曾是海洋 , 后经地壳运动变为陆地 。 贵州古生物化石种类丰富 , 发现了以关岭生物群、兴义生物群和盘县生物群为代表的大量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化石 。 在“古生物王国”展厅 , 可以看到从埃迪卡拉纪到第四纪的古生物化石 , 时间跨度为距今6.35亿年到距今258万年 。
东方恐头龙化石是这个展厅最珍贵的展品 。 据周小炜介绍 , 这种化石仅见于今贵州省六盘水市一带的盘县生物群中 。
“东方恐头龙”意为“东特提斯地区具有恐怖头骨的爬行动物” , 是三叠纪海洋中的可怕猎手 。 东方恐头龙全身长27米 , 而脖子长度就超过全长的一半 。 由于脖子和身体相隔很远 , 在捕食时 , 它通常会把身体藏起来 , 只伸出小脑袋 , 等到猎物靠近时 , 迅速张开嘴巴将猎物吸食进去 。
“很多人听到贵州龙的名字 , 以为它是一种体形庞大的恐龙 , 其实它非常小巧 。 ”在胡氏贵州龙化石前 , 周小炜介绍 , 成年后的胡氏贵州龙体长通常只有21厘米 , 目前发现最大的有59厘米 , 最小的只有3厘米 。
1957年 ,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在贵州兴义绿荫村农家墙壁的石头上偶然发现一种化石 。 经过走访 , 他了解到当地岩层里有不少这样的化石 , 便将几块化石带回北京 , 交由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鉴定 。 杨钟健将其命名为胡氏贵州龙 , 这是由中国学者发现并研究、命名的第一种海生爬行动物 。
领略多彩民族文化
走进“民族贵州”一楼展厅 , 仿佛进入一个少数民族村寨 。 吊脚楼上挂着成串的玉米和辣椒 , 门口立着一棵枫香树 , 不远处有一座风雨廊桥 。 吊脚楼是贵州地区的特色民居 , 楼底部用柱子架空 , 一来可以通风防潮 , 二来可以抬平房基 , 适宜山高坡陡、气候湿润的环境 。
二楼展厅着重展示民族服饰 。 苗族姑娘盛装、瑶族女夏装、侗族妇女偏髻、水族马尾绣背扇……缤纷多彩的服饰齐聚一堂 , 成为贵州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缩影 。
“通过走访调查 , 我们了解到全省大概有180多种苗族服饰 , 目前展示的有80多种 , 大都是从各地征集而来 。 ”周小炜说 。
展柜里的银角头饰精美别致 。 红布面上镶着两排水涡纹 , 间饰长方形银花块 。 银花块上排列着蝴蝶和水涡的纹样 , 水涡缠绕在蝴蝶中 , 亲密无间 。 头顶为U形角造型 , 中间数片长方形银片呈扇形排列 , 好似太阳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