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义@文艺评论丨对话梁晓声:《人世间》的创作心路与观剧体验,“从作家的视角做好一名时代的书记员”( 三 )


秉义@文艺评论丨对话梁晓声:《人世间》的创作心路与观剧体验,“从作家的视角做好一名时代的书记员”
文章插图

王雪瑛:每天追剧的观众看到了“人世间”生命力旺盛的人物群像,自强坚韧的周秉昆有着敢较真的执拗,重情义的乐群;成熟稳重的周秉义想方设法为工人、为百姓办实事;个性率真的周蓉自带理想主义的光芒和艺术气质;泼辣热情的春燕挥洒着敢说敢做的个性;身处逆境的郑娟磨练着隐忍坚强中的明理,散发着温柔细致的性格魅力……李路导演将电视剧中几位主演称之为“四梁八柱”,您如何评价主演们对角色的理解、把握和演绎?他们演出了您心目中的形象吗?
梁晓声:我作为观众认为春燕夫妻、国庆和赶超夫妻,还有郑母,光明虽非主角,也都表演得极出色,我给他们打满分。他们各自虽有这样那样的性格缺点,但仅凭那种顽强旺盛的,并且尽量做好人的生存意志,也够得上了不起三个字了。他们都活出了几分绝不被困难所压倒的劲头,而这真是中国人宝贵的总体性格。全剧组将为普通的并不完美的他们立传视为己任。
王雪瑛:您在电视剧中客串了一个“法官”的角色,可以说说这次“拍戏”的经历吗?对演员扮演角色有了真切的体会吧。
梁晓声:我客串了法官角色,纯粹是被导演“绑架”了,我曾坚拒,但却以服从告终。
王雪瑛:虽然他们在“人世间”遭遇了生活的磨难,命运的坎坷,但他们在历史进程中奋斗成长,在曲折逆境中相濡以沫,他们有情有义的担当,善良正直的本色,传递着家的温暖,人性的光华,过好日子的信心和力量,吸引着不同年龄段观众沉浸其中。《人世间》让我们感到了文学抚慰人心的力量。您认为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您40年来孜孜不倦的文学创作传递的是什么?
秉义@文艺评论丨对话梁晓声:《人世间》的创作心路与观剧体验,“从作家的视角做好一名时代的书记员”
文章插图

梁晓声:“文化天下”是中国文化的特征,这当然会使文化的责任甚大。文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戏剧、小说也会肩起“化人”的义务,他们是各式各样的,但“化人”之一派,从未缺席。
我早已过了通过小说来证明自己才华的年龄,何况我也没才华,并且也早就放弃了“秀深刻”的企图。世界已变平了,谁又比谁不深刻呢?故所以然,我只要求自己尽量从作家的视角,做好一名时代的书记员罢了。要做好就得抓住点儿意义,即使别人都不信,自己也要信。我通过文学反复所传达的,无非这样一种叩问:在心性方面,人应该是怎样的,又可以是怎样的?尤其是生而普遍、命定平凡的人,其人生如何与“可敬”两字结伴而行。
王雪瑛:《人世间》营造出一种极富魅力的“史诗感”,在收获的众多好评中,“史诗感”成为高频词。作为创作经验丰富的作家,您是如何理解“史诗感”的,“史诗感”也是您在《人世间》的创作中追求的吗?
梁晓声:“史”指年代感,“诗”指人之心性质地,两者结合,确乎是导演及其创作团队所追求的。最后要说的是,我只不过是原著,电视剧《人世间》是央视、腾讯影业和新丽影业公司等倾情打造的项目,是导演及其创作团队努力完成的作品,我只不过是他们的付出的受益者,是他们的成功的欣赏者,分享者,如许多观众一样。
作者:梁晓声、王雪瑛
编辑:王雪瑛
策划:邢晓芳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