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观澜亭|冬奥“雪花”送柳:浪漫的“中国式”告别( 二 )


同是色白而飘舞 , 把柳絮和雪花联系起来是很自然的 , 但有谁会想到 , “灞柳风雪”有一天成了真正的“雪” 。
晚唐 , “灞桥风雪”意蕴走出了别样画风 。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相国郑綮善诗 。 或曰:‘相国近有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 , 此处何以得之?”郑綮将灞桥风雪与骑驴觅诗苦吟相勾连 , 这则轶事对后世影响很大 。
雪花|观澜亭|冬奥“雪花”送柳:浪漫的“中国式”告别
本文图片

这一典故 , 最早据说源自孟浩然 , 明代文人张岱《夜航船》载 , 孟浩然情怀旷达 , 常冒雪骑驴寻梅 , 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 ”后来的李贺、孟郊、贾岛等人都有效法 。
郑綮提出“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之后 , 逐渐被后人接受 , 柳絮“风雪”逐渐成为冬日真的“风雪” , 并被画家“落实” 。 南宋画家夏圭 , 明代画家沈周、吴伟、吴士英等人 , 都有名画《灞桥风雪图》 , 他们图绘的不是柳絮春景 , 而是山岩积雪 , 柳树成条 , 一人骑驴通过灞桥 。
“灞桥风雪图”以岩雪着冷意 , 强调一种“不经一番寒彻骨 , 哪得梅花扑鼻香”的诗意追求 , 彰显“穷且益坚 , 不坠青云之志”的理想 。 因此 , “灞桥风雪图”中 , 雪和柳又完美统一在一起 。
【雪花|观澜亭|冬奥“雪花”送柳:浪漫的“中国式”告别】本届冬奥会闭幕式 , “雪花”之中送柳枝告别各国运动员和客人 , 是中国诗格画风 , 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式”浪漫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