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1000多年前北宋宰相写了一首诗,记录了春节的3大习俗,沿用至今

在一千多年以前,那个没有相机的年代,有一位诗人,看到春节的热闹景象,他用诗词记录了下来。从而千年之后,无人出其左右。每到春节,连现在的小学生都会吟诵。这首诗就是王安石的《元日》,诗里面写到春节的3种习俗,我们至今还在沿用。诗经女孩带你一起来看。
春节@1000多年前北宋宰相写了一首诗,记录了春节的3大习俗,沿用至今
文章插图

一、王安石《元日》赏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宋王安石
首先说元日,就是大年初一这一天。在大年初一,作者漫步走在街道上,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第一,放鞭炮。在一阵阵欢快的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
【 春节@1000多年前北宋宰相写了一首诗,记录了春节的3大习俗,沿用至今】第二,喝屠苏酒。在这新年的祝福声中,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少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之。”年幼者过年增长了一岁,大家都恭贺他。年长者过年却又老了一岁,最后饮酒寓意长寿。
第三,贴春联。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那时候没有相机,但是此诗描写的景象,就和有照相机一样,带我们体验了过春节除旧迎新热闹非凡的景象。这三个富有代表性的民俗场景: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春节@1000多年前北宋宰相写了一首诗,记录了春节的3大习俗,沿用至今
文章插图

二、《元日》中三大习俗的由来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生活在北宋的盛世。所以人民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的。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也一定很好奇:鞭炮为什么又叫爆竹呢?屠苏酒是一种什么酒?桃符又是做什么用的呢?为什么我们今天还在沿用呢?
春节@1000多年前北宋宰相写了一首诗,记录了春节的3大习俗,沿用至今
文章插图

1、鞭炮为什么叫爆竹呢?
其实,鞭炮在中国很早就有了。早在年代,《小雅·庭燎》中有这样一句:“夜如何其(jī)?夜未央,庭燎(liáo)之光。”这里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唐代诗人来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由此也能看到,当时确实是拿竹子来烧的。
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那时候已经有火药了,所以火药发明之后,人们不再燃烧竹子了,而是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里燃烧,产生“爆仗”。到了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一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俗称“迎神”。
至此,新年燃放爆竹已成了辞旧迎新和人们喜庆心情流露的标志。
春节@1000多年前北宋宰相写了一首诗,记录了春节的3大习俗,沿用至今
文章插图

2、过年为何要喝屠苏酒?
古代之所以在元日饮屠苏酒,有这么一个传说,传说中屠苏是一个草棚子的名字。那时候有位老人居住在这草棚子里,每年到了年终岁末时,开一张药方,放在井水中,到第二天取水后,把水置于酒樽,全家都喝了以后,一年不得病也不会感染瘟疫。后来人们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但曰屠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