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币|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淮”二十文样币/PCGS SP64BN以 517.5万成交( 二 )



2017年底 , 风云际会得以在著名美国钱币家戴维·鲍尔斯(Q. David Bowers)珍藏中国铜币送评前先行鉴赏 , 此丙午大清铜币阳淮二十文竟在其中 。 当大名誉品上手时万分感慨 , 仿佛穿越时空倘佯在云深不知处 。 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 无缘对面擦身过 。 “过我手 , 即我有” , 入盒后再也无此欣赏暨把玩的乐趣了 。 它的故事 , 先从清江铜元局说起 。


唯一非以省或行政区命名的铜元局
清江浦本是河名 , 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城区 , 在明清时期海运及陆路交通发达以前是南北交通动脉大运河的重要枢纽 。 当时长江以北的繁华城镇 , 几乎都集中在运河沿线 。 “市井益稠 , 两岸居民达数万户” , 太平天国战乱期间遭波及影响颇钜 , 清同治十一年(1872)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 漕运和南北客运多数改走海路 , 这个曾因北方运河水量不足 , 清廷规定自此地以北的运河只允许漕运船只通过 , 旅客都必须进行“南船北马”改变交通工具的清江浦 , 优势渐失 。
民国后天津至浦口(今南京北站)的津浦铁路通车后 , 规模急遽缩减 , 成为邻近地区的商品集散地 。 清江浦人口在乾隆四十年(1775)时曾超过50万人 , 此时已不足10万人 。
隋代开凿大运河后朝廷就在淮安设漕运专署 , 历代都视此为国家经济的命脉 , 由于内陆水运官粮及军粮的重要性 , 明代开始在淮安派置漕运总督掌管全国相关事务 。 下辖单位包括仓储、造船 , 其中规模最大的造船厂即在清江浦 。

光绪三十年(1904)三月 , 漕运总督陆元鼎以“江北清淮一带制钱缺乏 , 银价日减官民交困”为由 , 奏请在清江浦仁义洼运河北岸购地设局制造铜元 。 获准后所成立的是中国唯一以地方而非以省或行政区为名的造币厂 。 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月 , “清江浦铜元局”正式开工 。
由于造币获利甚丰 , 各省竞相设局滥造 , 朝廷因而进行整顿 , 清江局奉旨裁撤 , 在三十二年(1906)七月底停办 。 据海关报告:开工第一年即由沪运来铜元坯3亿3900万枚 , 又运紫铜锭5059担(60.45公斤/担 , 合305.8吨 , 约可制4千万枚) , 该局日产量在1百万枚之谱 。

据现有文献 , 清江铜元局规模甚大 , 开办时向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订购二号印花机6台及十文铜元币模 , 后又增购供54台二号印花机用的必要零配件 。 由于伯明翰造币厂无此批机器的记录 , 可能有其他厂牌机器48台 。 据考查铜币大臣(官衔来自《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P. 874)陈璧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初八奏折 , 该厂有机器77台 。

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淮二十文
中心“淮”阳刻之“大清铜币二十文”极为罕见 , 目前公开的仅知二枚 , 除上海博物馆收藏外 , 即传说中现已证实的这一枚 。 闻通货中也发现两枚 , 惜磕痕严重品相欠佳 。

清江铜元局生产流通的只有十文 。 资料上清江铜元局只有二号印花机一种 , 此型机器仅能压造20-28毫米的硬币 , 也就是十文铜元的大小 。 若压造二十文铜元则需要制造壹圆银币的四号印花机 。 经检视淮字二十文样币图片 , 并无压力不足的弱打现象 。 由地缘因素来推论 , 应在南京的江南造币厂或苏州的苏州铜元局试造 。 若以清江铜元中若干版式与江南造及江苏造铜元的相似度来看 , 以苏局可能性高 。

铜元大珍 名家递传
鲍尔斯大名鼎鼎 , 擅长搜罗珍稀钱币 , 现年84岁 , 幼时即收集钱币 , 1953年还是学生的小伙子就涉足钱币买卖 。 他后来创业 , 经手过无数名家藏品的拍卖 , 亦致力钻研钱币相关的学术研究 , 发表币钞文章数千篇、出版著作超过五十本 , 除多次获奖外也是哈佛大学客座讲师 , 曾担任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美国财政部和美国造币厂的顾问;常出现电视台的艺文资讯节目 , 堪称美国近半世纪最著名的钱币商及收藏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