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古人涂脂抹粉,除了红妆白妆,还有墨妆、紫妆、额黄妆、啼妆

文|曹喆
唐代孟棨留有《本事诗》一卷 , 其中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 。 崔护是个帅哥 , 为人高洁自傲 , 进京考进士落榜 。 清明那天 , 一个人跑到京城城南去玩 , 看到一个一亩地大小的庄园 , 花木丛萃 , 寂静得似乎无人 。 他敲门讨水喝 , 好久才有个女孩子开门 。 女子让崔护坐床榻边 , 崔护自己则斜倚着桃树 , 看着她“妖姿媚态 , 绰有余妍” , 崔护搭话 , 女子只是注视着他却不接话 。 崔护离开时 , 女子一直送到门口 。 崔护眷盼而归 。 到了来年的清明 , 崔护忽然想起城南这位女子 , 情不可抑 , 跑去找她 。 门墙如故 , 但是关门落锁 , 家中无人 。 崔护就题诗在左门上:“去年今日此门中 , 人面桃花相映红 。 人面只今何处去 , 桃花依旧笑春风 。 ”
崔护|古人涂脂抹粉,除了红妆白妆,还有墨妆、紫妆、额黄妆、啼妆
本文图片

[唐]《弈棋仕女图》
又过了几天 , 崔护偶然到城南 , 又去找那位女子 , 听到庄里有哭声 , 就敲门问怎么回事 。 女子的父亲出来说:“你就是崔护吧?”崔护回答说:“是啊 。 ”老人哭着说:“是你杀了我女儿啊 。 ”崔护很吃惊 , 不知说什么好 。 老人说:“我女儿及笄之年就读了好多书 , 还没找婆家 , 自从你去年来了之后就一直恍然若失 , 前几天我和她外出回来 , 她看到门上的诗 , 就生病了 , 好几天没吃饭就去世了 。 我老了 , 女儿之所以没有嫁人 , 是希望能找到个好人家也能为我养老 , 谁知女儿不幸去世 , 难道不是你害的吗?”崔护也陪着哭 , 求入内 , 抱着女子的头放在自己腿上 , 哭着说:“我在这里啊!我在这里啊!”不一会 , 女子的眼睛张开 , 活了过来 。 女子父亲大喜 , 将女子许配给了崔护 。
这个故事就是“人面桃花”的出处 。 诗中所说的“人面桃花相映红”是说粉红的脸和桃花一样美丽 , 另外 , “桃花”也可代指妆容 。 《妆台记》有:“隋文宫中梳九真髻 , 红妆谓之桃花面 。 ”红色妆容被称为桃花面 , 也称桃花妆 。 唐至五代的很多绘画中都能看到桃花面 。
崔护|古人涂脂抹粉,除了红妆白妆,还有墨妆、紫妆、额黄妆、啼妆
本文图片

[唐]《胡服美人》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三也记载:“周文王时 , 女人始傅铅粉 。 秦始皇宫中 , 悉红妆翠眉 , 此妆之始也 。 宋武宫女 , 效寿阳落梅之异 , 作梅花妆 。 隋文宫中 , 红妆 , 谓之桃花面 。 ”南朝梁江洪《咏歌姬》有关于红妆的精彩描写:“薄鬓约微黄 , 轻红淡铅脸 。 ”辛弃疾《满江红·暮春》写道“红粉暗随流水去” , 则用红粉比喻美人 。 成书于宋元之间的《事林广记》记录了“玉女桃花粉” , 用玉女、桃花命名妆粉算是典故的灵活应用 , 这种粉的调制相当复杂 , 由益母草烧灰、石膏、滑石粉、蚌粉、胭脂等混合而成 , 据说能“滑肌肉、消斑点、驻姿容” 。
除了前面说的红妆外 , 女子面妆还有白妆、墨妆、紫妆、额黄妆、啼妆等 , 这些妆容多在六朝之前就已开始流行 。 白妆即以白粉敷面 , 两颊不施胭脂 。 墨妆流行于北周 , 指不施粉 , 以黛饰面 。 紫妆就是以紫色饰面 。 《古今注》记载:“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 , 有莫琼树、薛夜来、陈尚衣、段巧笑 , 皆日夜在帝侧 。 ……巧笑始以锦衣丝履 , 作紫粉拂面 。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五记载了紫粉的制作方法:“用白米英粉三分 , 胡粉一分(不着胡粉 , 不着人面) , 和合均调 。 取落葵子熟蒸 , 生布绞汁 , 和粉 , 日曝令干 。 若色浅者 , 更蒸取汁 , 重染如前法 。 ”《本草纲目》卷二七“落葵”条目有:“其子紫色 , 女人以渍粉 , 傅面为假色 。 ……落葵三月种之 , 嫩苗可食 。 五月蔓延 , 其叶似杏叶而肥浓软滑 , 作蔬、和肉皆宜 。 八九月开细紫花 , 累累结实 , 大如五味子 , 熟则紫黑色 。 揉取汁 , 红如胭脂 , 女人饰面、点唇及染布物 , 谓之胡胭脂 , 亦曰染绛子 , 但久则色易变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