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空间是塑造现实感的重要维度 , 而在这个地基之上 , 考验的是戏剧冲突和日常生活的平衡选择与平衡 。 相比于处女作《我不是药神》在题材上的奇观 , 《奇迹·笨小孩》中的文牧野 , 证明了自己离开题材红利之后仍具有成熟的文本驾驭能力 。
《我不是药神》讨论的是“资本家维护版权收入 , 老百姓吃不起药”的长期性社会难题 , 这一难题广泛存在于人民生活之中 , 但却鲜有影视作品加以展现 , 因此其题材本身具有的共鸣性给影片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滤镜” 。
《奇迹·笨小孩》并不依赖于某个社会议题展开 , 而是聚焦景浩的个人处境 , 需要的是更加细腻内化的情绪展现 。 比如景浩与妹妹之间的兄妹情谊 , 运用了大量的篇幅展现二人日常生活中的相处细节 , 使观众逐渐相信人物 , 与人物产生感情 , 从而让观众尽可能带入角色的视角之中 。
正是有了成熟的创作手法与严谨的创作态度支撑 , 文牧野才得以在“赞扬真善美”的同时 , 不丢失对现实题材的真实体感 , 同时也能让大多数观众心领神会 。
有共鸣的商业电影 对于文牧野来说 , 现实题材从来不是一种孤立的类型 , 而是类型化呈现的一个基础 。 诚如他本人所说 , “现实题材是一片土壤 , 类型是长在上面的花 。 这个土壤越肥沃、导演的功力越强 , 花就会越美 。 ”
如何理解花与土的关系 , 文牧野有更确切的解释 , “现实题材我认为是一种材质 , 比如打造一张桌子的时候 , 用的木头或者是金属 。 比如现实题材的科幻片可能会让你觉得对于身边的科技更有一些连接感 。 所以我在确定一些类型段落的时候 , 也会强化现实的材质感 , 让类型段落相对来说踩在地上不那么的失真 。 ”
简单来说 , 现实是文牧野类型化表达的养料 。 而文牧野之所以是文牧野 , 不仅在于他和别人有着同一块“土壤” , 更在于他“种花”的能力 。 这种“种花”的能力从《我不是药神》开始已经初露头角 , 在《奇迹·笨小孩》中又进一步升级了 。
文章图片
《我不是药神》的剧本最早交到文牧野手中时 , 还是一个文艺片的剧本 。 “最开始是一个相对文艺、素气的故事 , 平淡里孕育着巨大的力量 。 但呈现出来对大众来说就比较沉闷 。 ”文牧野表示 , “这个剧本给到我的时候 , 我就只有一个想法 , 要把它市场化 。 所以 , 去做大众化的表达 , 它相对要通俗 , 要有共性 。 ”
于是 , 文牧野将主人公的名字从故事原型的陆勇改为了程勇 , 原本白血病患者的身份也替换成了没有患白血病的男性保健品商贩 。 在文牧野的理解中 , “把主角的阶层下压到一个印度神油店的老板 , 让他身上充满问题 。 那这个时候 , 人物起点之低和后面结尾时落点之高 , 就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弧光 。 另一方面 , 观众通过程勇这个非病人的视角 , 可以更容易进入到病人群体的世界 , 不会有隔阂感 。 ”
文章图片
而在《奇迹·笨小孩》中 , 导演对角色设定与人物关系的把握更上一层楼 。 它没有营造传统爆米花电影中正反的二元对立 , 在整部影片中没有明确的、脸谱化的、刻板的反派角色 , 每个角色只是站在自身立场上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抉择 。 在《我不是药神》中 , 反派是贪婪的资本家 , 而到了《奇迹·笨小孩》中 , 最大的反派其实就是生活本身 , 这也是大部分观众现实生活的映照 。
- 因为|他或许真的江郎才尽了
- Aaron|《洛基》第二季导演确定 抖森和欧文·威尔逊回归
- 现实|《温暖的,甜蜜的》开机,都市剧角逐中,胜出的小花为何是宋茜?
- 丁元英|《天道》:人生迷茫无助,学会肖亚文两个“榨油思维”,或将逆袭
- 拍点|独家|李睿珺,归去来兮
- 恋人|罗拉&王能能:在30+的年纪,谈一场甜过偶像剧的恋爱
- 李宇文|全职爸爸令人尊重?《我们的婚姻》揭开扎心真相
- 周楠|《你是我的春天》4月上映
- 文学|严肃文学影视化 需要高品质改编
- 尼格买提|央视主播尼格买提晒健身照,为去黑眼圈而刮痧,在春晚前恢复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