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终于有综艺,谈论社恐的好处了

赵本山|终于有综艺,谈论社恐的好处了

文章图片

赵本山|终于有综艺,谈论社恐的好处了

文章图片

赵本山|终于有综艺,谈论社恐的好处了

文章图片

赵本山|终于有综艺,谈论社恐的好处了

文章图片

赵本山|终于有综艺,谈论社恐的好处了

文章图片

赵本山|终于有综艺,谈论社恐的好处了

文章图片

赵本山|终于有综艺,谈论社恐的好处了

文章图片

赵本山|终于有综艺,谈论社恐的好处了

文章图片

赵本山|终于有综艺,谈论社恐的好处了

文章图片


越来越觉得观察是人类天生的乐趣 , 凭着探索和好奇创造了好多可能性 。 这些年的观察类综艺似乎也在猎奇精神下不断升级进化了 。
初代观察类节目喜欢自然、归野 。 人们回到田野里搭炉灶、种水果、开客栈 , 体验乌托邦式的慢生活 。
后来爱上了组团旅行 。 人们在独立的时间与空间里 , 学习应对各式各样的亲密关系——爱情的、亲情的、友情的……去年夏天赞过《再见爱人》 , 虽说观察的是疲软、挣扎的婚姻关系 , 可我太喜欢它深入地探讨那些暖心又治愈的新鲜方程 。
最近好几个朋友喊我追的韩综——《MBTI INSIDE》 , 感觉又打开了观察类3.0的社综新大门 。
继大自然和亲密关系之后 , 社交的边界又一次拓宽了——节目组在冬季的首尔街头找了两间小房子 , 做成缩小版的社会容器 , 让16位不同人格的陌生人在这里共同生活5天4夜 。
房间里每天上演一场小型社会实验 , 按照性格(E/I)、逻辑(S/N)、感受(T/F)、生活方式(J/P)几个维度给参与者们分房 。
他们每天和自己部分相似的人待在一起 , 同时好奇着另一个房间的故事 。
看节目第一眼便感觉很治愈 。 因为本就爱看生活系Vlog , 所以温柔奶油色的拍摄 , 间隔出镜的疗愈空镜 , 还有时而静谧、时而轻巧的音乐和白噪音 , 温馨整洁的房间 , 那些时刻充盈着生活气息的流动 , 对眼睛和心灵来说都是天堂 。
但除此之外 , 这其实是个需要特别投入才会爱上的综艺 。 在豆瓣翻评论 , 好多人从新奇到觉得是一种“新式刻板无聊” , 弃了的也不少 。
可本不爱社交的I人看完之后 , 居然发现了社交趣味:不管是看他们找到和自己相同世界的人 , 还是试着接纳、理解、赞许别人的不同 , 都是有趣又治愈的过程啊 。
印象最深的是按T/F(理性/感性)和J/P(计划/无计划)分房的两期 , 两类人格的差别也太明显了 。
像是能力者ENTJ老大哥领着理性房的人开会 , 活生生开成战略会议 , 建议需要压力的弟弟去做运动 , 用吐槽反向激励“人间不值得”妹妹 , 时不时冒几句年上男的过来人格言 。
怎么说呢 , 虽然也是一种治愈 , 可因为太实用了 , 反而差了些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