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寿龄#观察丨西夏泥活字印刷术,从宋代一路走来熠熠生辉

孙寿龄#观察丨西夏泥活字印刷术,从宋代一路走来熠熠生辉
文章插图

孙寿龄#观察丨西夏泥活字印刷术,从宋代一路走来熠熠生辉
文章插图

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其中之一便是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其原理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孙寿龄#观察丨西夏泥活字印刷术,从宋代一路走来熠熠生辉
文章插图

关于活字印刷的记载首见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昇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
孙寿龄#观察丨西夏泥活字印刷术,从宋代一路走来熠熠生辉
文章插图

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乃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较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字,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
孙寿龄#观察丨西夏泥活字印刷术,从宋代一路走来熠熠生辉
文章插图

毕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取下,才改用胶泥。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直到他逝世,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当然,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来了。由此,多年以来,国际学术界便向我国印刷术提出挑战:韩国人认为,他们有铜活字,有世界上最早活字印刷的实物证据,因此要做泥活字“申遗”。西方一些媒体也声称,活字印刷术是由德国人古登堡在公元15世纪发明的。一时间,关于泥活字的争执与争议不绝于耳。
孙寿龄#观察丨西夏泥活字印刷术,从宋代一路走来熠熠生辉
文章插图

1988年9月的一天,时任武威市博物馆副馆长的孙寿龄和同事在亥母洞寺遗址清理残存文物时,发现了西夏文佛经《维摩诘所说经》(下卷)。孙寿龄分析研究后发现,《维摩诘所说经》具有“行距不直、笔划变形、着墨不均、偶有断笔”等活字印品独有的特征,与雕版印品有明显区别。孙寿龄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比对、辨析后判定:《维摩诘所说经》不仅是活字印刷品,而且是泥活字印刷品。
孙寿龄#观察丨西夏泥活字印刷术,从宋代一路走来熠熠生辉
文章插图

为了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孙寿龄根据《梦溪笔谈》中关于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的记载,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他用自家做饭的土炉子烧制泥活字,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在烟熏火燎中经受了一次次失败的考验。最后,从炉灰中用皲裂的双手扒出了3000多个既难写又难认的西夏文陶字,又用毕之法摸索印书,终于用自己亲手刻出的字印出了《维摩诘所说经》(下卷)。这一成功,以确凿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是活字印刷的发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