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鹤岗韩寒?你们太小看他了( 三 )


开始拍电影以来 , 耿军就对这些评论看得很淡 。 他说 , 拍电影和评论电影是两个工种 , 也隶属于不同的体系 。 “骂声多 , 那一定是导演的问题 , 别骂演员 , 我认 。 ”有时他也会看到很精彩的影评 , 他从心里叫好 , 好到他觉得评论的文本甚至比电影本身还要优秀 。
在耿军眼中 , 电影需要遇见对脾气的观众 , 他说:“喜欢的人会推荐给朋友 , 而那些走错影院的人 , 也一定会劝住朋友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电影是一个特别好的舆论场 ,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 ”
而对他来说 , 电影同样是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 。 2003年 , 他拍了第一部长片《烧烤》 , 电影入围了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和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 《烧烤》讲的是两个外来打工者没钱回家过年 , 于是绑架了一个陪聊女的故事 。 第二部《青年》 , 也同样将镜头对准了边缘群体 。 影片当中 , 有服农药自杀的失恋者 , 有在工地坠楼的人 , 还有打架致残的人 。
鹤岗|鹤岗韩寒?你们太小看他了
文章图片

电影《青年》海报 。
直到现在 , 他还是想去和观众们讨论这些人的困境 。 对耿军来说 , 《东北虎》是个人创作的延伸 , 他说:“我的审美、趣味 , 以及观念 , 都贯穿在这些作品当中 。 ”他喜欢描绘人物的脆弱 , 觉得那是人最真实的一面 。 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 , “适者生存”这个概念广泛地流传着 。 耿军常常会想起这句话 , 然后反问:“不适者怎么办?”
他说:“我就是个‘不适者’ , 个人能力能不能突破环境阻力 , 这是我在思考的东西 。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比赛 , 我的赛场不是百米冲刺 , 而是110米跨栏 , 紧接着还有铁人三项 。 ”所以 , 《东北虎》里的每个角色 , 都被耿军设定成了“不适者”的样式 。 耿军想借着这些人物的躯壳 , 和观众聊一聊 , 到底是仇恨和愤怒的力量大 , 还是宽容的能量更足 。
耿军的朋友常会跟他打趣:“我们做这样的东西 , 时代已经不需要了 。 ”耿军就会反问:“那这个时代要的是啥呢?”耿军说 , 自己之所以能坚持拍这么多年的电影 , 是因为他相信 , 去探讨这些困扰人们精神生活的问题 , 永远都是时代的刚需 。
鹤岗及其所创造的
耿军电影里的故事的发生地全是鹤岗 , 一座因房价低廉而闻名的黑龙江东北部小城 。 这座城市和无数能源型城市一样 , 资源趋于殆尽 , 生活在那里的人无所凭依 , 只能去承受短暂辉煌过后的萧索与落寞 。
2020年 , 因为疫情 , 耿军过年没回鹤岗 。 2021年 , 他回去了好几趟 , 有的是为了给新电影看景 , 有的则是为了一家媒体的深度报道 。 耿军觉得 , 和其他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一样 , 鹤岗也在变 , 最大的变化就是棚户区改造 。 平房已经夷为平地了 , 而拔地而起的高楼也顺带抽走了一些旧日的情感依托 。
鹤岗|鹤岗韩寒?你们太小看他了
文章图片

小城鹤岗 。 /图虫创意
耿军家住上楼房也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 , 他说:“上楼以后 , 邻里关系就没了 , 原来在平房 , 大家能互相帮忙 , 借点工具借点钱 , 过年还能端盘饺子送过来 , 但现在 , 这种热闹不见了 。 ”不过 , 在耿军心里 , 鹤岗不论怎么变 , 都还是那座乐园 。 他从小并不是个好学生 , 对成绩自然也就毫不在乎 。 没有负担 , 他的童年和少年就在鹤岗过得特别开心 。 和那些半大小子满街乱跑 , 然后在水泡子里边光屁股洗澡 , 所有亲密的记忆 , 都是这片土壤对他的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