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长津湖》的遗憾

题记:当影片中 , 美军陆战一师师长 , 举手向冻亡的中国士兵敬礼时 , 我原想向编导致敬的手 , 却不听话地举不起来 。
冰雪|《长津湖》的遗憾
文章图片

电影《长津湖》 , 在时有瑕疵的情况下 , 依然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 , 可见本片核心内容具有的艺术感染力是强大的 。 士兵群像的塑造 , 战斗环境环节的设计 , 模拟美军的逼真 , 多位好演员的上佳表现 , 都给中国电影战争片创作带来了新意 。
我很愿意把赞赏 , 献给演员段奕宏在片中的一个眼神 。 面对俯冲的美军飞机 , 老兵段奕宏的眼睛里 , 充满对先进军事装备的惊恐 , 但这不改他依然舍命而战 。 这种精准的表演分寸 , 高度贴合军事史实和士兵人性 , 带出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 这和老排长雷公临死前说的 , “ 我疼死了 , 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 。 ” 是本片艺术真实达到最高境界的两个教科书般的范例 。 也是两位演员 , 对本片精彩度的个人杰出贡献 。
冰雪|《长津湖》的遗憾
文章图片

长津湖之战 , 为了等候战机 , 伏击的一个连士兵群体性冻亡 。 这个战争史例 , 因为动作性的限制 , 更适合以纪录片的样式来深度呈现 。 我想 , 本故事片的策划者 , 最初或许考虑过 , 以杨根思连的战斗实例为全片结构框架 。 但这样谋局也难 , 要么走入英雄传记模式而使长津湖伏击的描述较难和另一个连级的战斗任务归拢 , 故事动线也不够丰富 。 于是 , 本片虚构了三兄弟参战的情节 , 搭建了可以横纵向经营的电影事件 , 并辅以宋时轮任司令的第九兵团 , 从山东匆忙入朝参战作为风云渲染 , 最后在片尾再凸显兵团级别战役的一个特殊环节 , 即长津湖伏击的群体性被冻牺牲 。 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台本策划 。
遗憾的是 , 本片虚构部分反而具有相当的生活实感 , 当电影来到全片之眼 —— 长津湖伏击的片段 , 或许是一种太想讴歌英雄的意图 , 让画面出现了完全脱离常识的情景 。 我们看到已经冻亡的士兵 , 全体端着武器 , 他们以严阵以待的姿势神态 , 失去了生命体征 。 我很想听听医学专家 , 如何描述人在冻饿至死后的形体姿态 。 他们又会如何评价本片中 , 牺牲士兵的体态塑造 。
冰雪|《长津湖》的遗憾
文章图片

我以为 ,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 , 同样描述了一位冻亡的士兵 , 但他的身体后背有实体依靠 , 所以受冻而死后依然持站姿 , 似有几分合理 。 而电影《长津湖》 , 是伏击中的士兵 , 他们身体的姿态本应极为隐蔽 , 不应明显无遮无挡 , 不应身位高于地面不少 , 不应在军用望远镜中被一览无余 。 在设伏之处 , 他们与冰雪相融更合理一些 。 此外 , 我相信在失去生命体征前 , 应该先失去意识及意志 , 所有用力的肌肉会自然松懈 。 战士们伏击姿态的原状会发生改变 , 不少人应出现身体倒伏或头部垂落 , 甚至枪械从手中脱落 。 我们打个瞌睡都坐立不稳 , 不要说休克后 , 还要求士兵们以标准姿态举枪视前 , 眼神里满是观察 。
冰雪|《长津湖》的遗憾
文章图片

我以为 , 现在影片中 , 冻亡士兵们那种刚毅的造型感 , 那种人民英雄纪念碑式的雕塑感 , 以及他们没有受到冰雪覆盖 , 这一切是失真的 , 是经不起推敲的 , 是对艺术真实不够敬畏 。
【冰雪|《长津湖》的遗憾】如果 , 我们把这些虚假的端着的美术化的英雄化的处理去掉 , 让画面尽可能接近逼真 , 真实呈现那些冰雪之下自然崩溃的人体姿态 , 真实呈现那些在生命最后刹那的下意识动作 , 以及真实呈现士兵们全体基本被冰雪覆盖的恶劣情状 , 那将产生多么震撼灵魂的感染力 。